欢迎您来到国医网 www.gyw120.com !

 

头条   有道

中医   中药

就医指南

健康顾问

健康信息

药学园地

明医

名家

国医网 ——中国国医信息门户网站

首页 > 信息 > 医学园地 > 医学疗法
以肝肾论治中医治颈、腰椎间盘突出 邓世炳
来源:邓世炳   发布时间: 2024-04-02 

摘要:颈、腰椎间盘突出属祖国医学疑难杂症,属本虚标实之症。中医学认为颈、腰腿痛多与肝肾亏虚及外感风、寒、湿、热邪有关,本文论述其诊疗思路与规律,为今后诊治颈、腰椎病的临床、科研、药物的生产厂家提供借鉴。关键词:颈、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药治疗

       颈、腰椎间盘突出,又名颈、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或颈、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导致腰腿痛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颈、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包括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椎间盘关系改变,脊神经根受压,周边组织痉挛,炎变反应导致一系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92%病人发病部位以L4 -L5,L5-S1骶多见。

一、病因病机

       肝肾亏损,先天禀赋不足,劳累过度,久病体虚或老年体弱,房事不吉,导致肝肾亏损,气滞血瘀,久病气血不畅,气病及血,无以推运。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寒邪凝滞收引。风邪走窜,风为百病之长,善合他邪,风为六淫病邪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常是外邪致病的先导,外邪多依附于风而侵入人体。湿邪重着,湿邪黏聚而不化。“诸痉项强、皆属于湿”。风寒湿邪是引起颈、腰椎病的原因之一。而劳损内伤,损及肝肾更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因肝主筋、肾主骨,颈、腰椎是人体活动范围较大的部位,又是筋膜联结最多之处。须依赖肝血之滋养,若肝血不足,血不荣筋,则筋脉失养;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虚寒。颈、腰椎失养,可出现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等。

       腰痛是以自觉腰部一 侧或两侧疼痛为主一类病症,《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备矣”。《丹溪心法•腰痛》,“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闭、痰积”。腰与肝肾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肾亏虛是造成各种慢性腰痛的根本原因。

       风、寒、湿、热等邪是重要致病因子。气血瘀滞,脉络痹阻是腰痛的基本病理过程。腰痛病机是肝肾为主的“脏腑失和,气机失调”“肝肾虚为本,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为标。

       颈、腰椎间盘突出,病在肝肾,肝在五行中属风木,“树木靠水分濡养,若树木失去水分的滋养,故出现树木干枯,若树木得到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树就很茂盛。”肝藏血,肾藏精,精与血是相互滋生的,肾精充足,肝血就可得到滋养。肝血充盈,使血化为精,肾精才能充

满,所以“肝肾同源”。

二、主要症状

       当人体的纤维环由于退化发生破裂,而使髓核突出(脱出)外,直接压迫脊神经,并沿坐骨神经向下放射下肢疼痛、麻木,走路困难,当行走、站立、咳嗽、用力排便,弯腰、伸膝、负重及劳累时症状加重,甚至某些患者呈特殊的“歪臂跛行”,严重者甚至造成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现神经麻痹,肌肉下肢瘫痪。CT、核磁、检查部位以腰L4-L5、L.5-S1 腰椎病变多见,分别突出3mm—8mm多见。

       笔者常采用中药胶囊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综述如下:

       名称:龙马血竭骨痛胶囊

       治法:发散风寒,祛风散湿,温经通络,活血散瘀。

       处方:制川乌20g、马钱子3g、僵蚕20g、全蝎10g、羌活20g、牛膝20g、鸡血藤20g、防风20g、乳香15g、没药15g、苍术15g、甘草10g。

       用法: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早上服2粒,晚上服2粒,温开水服用,20天为一疗程,1~6疗程治愈。

       笔者在1988年~1992年,100例患者观察治疗,有60例治愈,40例缓解。首先笔者发现一个问题“药力不足,药力不够猛,功力不到位”达不到除根效验,古人云“打人不倒,气力小,病不除根,药力少”。中医认为“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痛多虚,久必入肾”的方针,进行加减:以补肝肾,活血祛瘀,即可达到熄风解经的目的,此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痛灭”的道理,首选秦艽、威灵仙、血竭、杜仲,活血化瘀,改善循环,通行十二经络的药物为主。

       方解:中医认为“髓核突出,髓核是离经之痰瘀,致气血壅滞,经络闭阻不通,不通则痛”。

       因血见温则行,故用川乌、细辛、苍术、马钱子、温经散寒,开通经络,透达关节,可寒可热。防风、苍术、僵蚕、全蝎,祛风止痛,化痰散结,平肝熄风,风寒湿邪为标,而肾虚为本,用细辛、羌活、牛膝、鸡血藤、杜仲,补肝肾,舒筋骨,生血,活血,牛膝引血下行。血竭、乳香、没药、鸡血藤,活血散瘀,活血止痛,生肌。威灵仙、秦艽祛风湿、退湿热,通络止痛,治腰足诸痛。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二药配伍有酸甘化阴之妙用,共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方中诸药合用共奏,养血舒筋,祛痰化瘀,搜刮经络,强筋健骨,能补能行,可寒可热,一方多能,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

三、病例摘要

       文某 男,45岁,三台县人,2018年6月初诊。

       患者主诉:腰腿痛,下肢麻木。

       病史:经常腰痛,反复发作。

       现病史:2015年开始初次出现腰痛、腰胀、四肢无力,疼痛由腰部沿坐骨神经放射,伴右下肢麻木。经按摩、针灸、牵引、中药、西药、封闭针、治疗后全无效。于某三甲医院就诊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2018年5月,起卧疼痛厉害,行走困难,转侧不利,腰部疼痛如刺,逐渐加重,苔白或腻,脉沉或弦细。

       检查:CT为2018年6月L3/L4-L5/S1骶椎间盘向周围突出3—5mm。

      诊断:风寒湿痹,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

      辨证:风寒湿腰痛,腰痛拘急或引脚膝,转侧不利,腰痛逐渐加重,得温痛减,苔白或腻,脉沉或弦细。

      病机:风寒袭经,首犯太阳,太阳经挟脊抵腰中下至脚膝,故腰痛或连脊背或引脚膝,寒湿之邪侵袭腰部,阻塞经络,气血不畅,加之寒性收引,湿性重着,故腰部转侧不利,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静卧侧湿邪易于停滞,故静卧疼痛不减加重,苔白腻,脉沉或弦细均为寒湿停骤之象。

      治疗结果:初诊口服龙马血竭骨痛胶囊,开始服7~8天症状缓解,服一疗程腰痛、腰胀、麻木减轻。二诊口服胶囊,服第二疗程,腰痛、胀痛、麻木明显减轻,能活动走路,能干轻活。三诊口服胶囊,服第三疗程腰胀、腰痛、麻木,下肢疼痛全消失,治愈。为了加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继续服2疗程,共服5疗程,疾病治愈而告终,至今未见复发,能做木工活,随访三年。

       复查CT:2019年6月复查腰椎序列及生理曲正常。

       根据临床验证:颈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变部位多在肾和经络,腰痛在临床可分外感腰痛,包括寒湿腰痛、湿热腰痛、湿痰腰痛、风热腰痛、风湿腰痛、肾虚腰痛等,综上所述,全方照顾都可治疗。

       笔者通过30年经验,500例肩周炎、缓解10例,2例无效,2000例腰椎间盘突出,缓解30例、6例无效,100例做手术复发的,2例缓解、1例无效,400例颈椎炎的,15例缓解、4例无效。

四、临床体会

       本人通过30年治疗经验,3000例临床观察治疗,经中医药治疗,可缩短疗程,疾病疗效提高。本病在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经按摩、针炙、开刀做手术、小针刀、拨火罐、牵引、打封闭针,西医药、中医药只能缓解、不能治愈除根。由这样造成本病、疗程长、迁延不愈,并发症多,复发率高。我国腰椎间盘的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杀手。

       本病强调早发现、早治疗、疗程短,容易治愈,治愈后不易复发。

       这是现今中中医胶囊能治疗颈、腰椎间盘常治疗的措施,由于本病往往虛实夹杂,症状复杂,一般药物很难根治。本人利用大量入肝、补肝肾、补气生血、祛风寒、湿的药物,利用中医药长期临床实践,有许多非常有效的独到之处,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1例有不良反应出现。

五、结果

       本病经过30年临床观察治疗,得到许多患者好评。抓住肝肾亏损,风、寒、湿、热之证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以上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对颈、腰椎间盘突出有治疗作用。

       另外需要注意,少用西药(包括封闭针)多是含有激素药物的止痛药,副作用较大,容易反复发作,用药过多、时间过长可能增加得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按摩、针炙、拨罐、牵引、小针刀等治疗,常为暂时的缓解疼痛,当受凉受劳累,姿势不正确时,常反复发作加重。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方式,均有一定手术风险,腰背部因解剖结构复杂,病变波及范围较广,手术进程中易损伤周围神经组织而导致其他症状,手术治疗费用贵。通过口服中药胶囊促使血液循环加速,行气活血、破瘀散结、补气生血、补肝益肾、温经通络,松懈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缓解肌肉紧张及痉挛,神经根的症状全部解除,因而使髓核回缩,纤维环组织修复,所以可使疼痛消失,远期效果较好,标本兼治,具有简便、无创伤、痛苦少等优点,携带服用方便。说明中医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尤其是在颈、腰椎间盘突出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网站简介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 医生留言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2024 www.gyw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备090740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24

国医网法律顾问:王旭 律师

声明:国医网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所载药方请您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网站力求原创,源码已申请著作权,未经受权请勿复制。

部分文字信息、图片来源于其它互联网,若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