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医网 www.gyw120.com !

 

头条   有道

中医   中药

就医指南

健康顾问

健康信息

药学园地

明医

名家

国医网 ——中国国医信息门户网站

首页 >
伤科的用药原则 郭宪章
来源:郭宪章   发布时间: 2019-06-19 

       骨伤科疾患,在治疗方面,不外乎手法、用药和器械,这里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外治疗法(整复、固定、各样手法包括按摩推拿,以及针灸火罐和其它自然疗法)和内治疗法(根据全身和局部证候,施以四诊,进行辨证,以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使用传统药物治疗)。

       原则上,要贯彻内外兼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等前人总结的遗训。要以中医的整体观(内环境的统一),天人观(人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应关系)和平衡论贯穿诊治过程的始终。从心身两个方面的全方位的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骨伤病的治疗,要贯穿在内治和外治的两个方面。人体损伤,可以分为两大类:外损和内伤。前者是指皮肉、筋骨、(当然包括所有的软组织的)损伤;后者则根据病理机制的不同,分为伤气血、伤经络、伤脏腑。一般临床上,以伤气、伤血和气血两伤为多见。不论是外伤(外损)还是内伤,中医治疗都是根据四诊八纲辨证施治。

      明代薛立齋先生,在他的《正体类要》中,说的很清楚:“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人体受到伤害是,局部组织的损害,每每导致气血、经络、脏腑的功能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或症候群。局部与经络,气血,脏腑以及整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程中,要从整体观出发,对气血营卫经络筋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加以深入观察,从而疾病的本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外治法的用药

       外治法在伤科应用方面,极为广泛,它包括手法、药物和器械,当然还包含着其它理疗和各种自然疗法。单从用药来说,可分为下列数种:

       敷药法: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类,又可分为药膏、药粉、药锭及膏药等,我们常用的是前三类。

       药膏(膏剂):将药物碾成细粉发,加入蜂蜜或蛋清调成膏状敷于患处。

       ⑴ 消瘀止痛类:如消定散、二消散、二乌散等,在骨折脱臼或软组织损伤初期,肿胀疼痛,局部温度增高者(或炎症早期),可用消定散。损伤中期,肿痛减退,仍有微肿疼痛者,可用二消散,如后期肿胀未全消,局部发凉,顽疼不愈者可用二乌散。

       ⑵接骨舒筋类:骨折复位后,肿胀稍减,可使用折伤膏配合固定,直至骨折完全愈合。

       药粉(粉剂):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收储瓶中备用,用时撒于伤口,再以消毒纱布覆盖包扎。

       ⑴止血收口类:常用的有创伤止血散。

   ⑵生肌长肉类:能促进伤口愈合,常用有珍珠生肌散。

       ⑶半起半长类:用于去腐生肌,如去腐败生肌散、桃花散、王不留行散。

       药锭(锭剂):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加适量粉糊,制成一定粗细的药锭,收储备用。应用时将锭剂插入窦道中,使之穴道内腐肉化去,加速创口愈合,常用有立马追、起药胜金锭。

       薰洗法:将药物置于盆中煮沸后,文火持续30分钟,取下,趁热薰蒸患处,待药汤稍凉后,淋洗或浸泡患处,该法有舒筋活血、散淤定疼的作用,对骨折愈合后的关节强直,筋骨酸疼,麻木不仁,效果尤佳。常用者如涤伤汤。

       热尉法:是用于骨折愈后,局部温度,自觉发凉,酸疼不适,如脊椎压缩骨折后期,以及其它脊椎疾病的顽固性疼痛。常用方法有二。其一,饮片煎汤浓缩其汁,撒于布上热熨;其二,将药物碾成粗末,炒热熨患处。常用方剂有熨伤汤;逐湿散。

      揉药法:是将药物研成极细末,储于瓶中备用,应用时,以拇指醮药粉少许,在患处轻轻揉研,使药物进入肌肤,以发挥其舒筋活血散淤止疼的作用,常用于骨折愈合后或脱臼复位后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和软组织损伤后经络不舒,惯用方剂为展筋丹。

      附方:

      消定散(古方改进,家传验方)主治一切损伤、扭伤,周身积瘀肿痛,骨折、脱位,肿痛不消者用之)炒大黄 、无名异、木耳炭、儿茶 、紫荆皮各等分,共为细末,白蜂蜜调糊敷患处三到五天更换一次。

       二乌散(家传方)(主治挫伤关节,久积淤血不散,冷肿不消)制川乌、制草乌各等分为细末,蜂蜜调敷患处,三天更换一次。

       二消散(家传方)主治损伤积淤,四肢关节经久肿疼,局部不发热,不发凉者用之。消定散、二乌散各等分,蜂蜜调敷,3~5日更换。

       折伤膏(家传方)用于各种骨折,有消淤活血,促进骨折愈合的功能。象皮30g、象牙30g、地龙15g、番木鳖15g、儿茶15g、乳香10g、没药10g、龙骨10g、无名异10g、天门冬10g、木瓜10g、自然铜12g、三七3g、冰片3g、元寸1g共为细末,鸡蛋清调成糊状备用。用时,均匀敷于患处,白布包扎,外用小夹板固定。(注:象皮象牙可用其它同属非国家保护动物替代)

       创伤止血散、珍珠生肌散、去腐生肌散、桃花散、王不留行散、立马追、起药胜金锭。

       注:以上七个配方,因现代外科学的发展,应用范围缩小,仅作为研究之用,这里不再介绍)

       涤伤汤(家传方)(主治损伤愈后,关节强直,功能障碍)透骨草、伸筋草、泽兰、红花、当归、刘寄奴、川断、毛姜、羌活、防风、熬水薰洗患处(不去药渣)每日早晚各薰洗一次。

       熨伤汤(家传方)损伤日久,局部作痛或筋骨疼痛。多用于腰背部和臀部。黄柏30g、半夏15g、当归10g、桃仁泥10g、乳香6g、没药6g水煎去渣,缩成浓汁备用。纱布折叠成8层,置于疼痛处,将煎好的药汁适量的均匀的洒在纱布上,再以适当温度的热水袋覆盖,熨之,过热时移去,注意!保护好周围皮肤,勿使之烫伤,每次半小时,每天1~2次。

       内治法的用药

       身体受伤,除一般可以看到的皮肉筋骨损伤外,同时引起体内的各系统失衡,出现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所谓“内伤”。关于内伤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其中有“堕坠”“击扑”“举重”致伤,造成“恶血留内,腹内胀满”的症状之后,像《诸病源候论》就有“淤血作祟”的记载,《急求章》等的有关刑事保辜的规定,保辜日期与内伤出现的日期相似。

       内伤的病理、内伤症的病变,总不外乎经络、气血失衡,进而影响脏腑,乃至波及全身。治疗要全面观察和考虑。

       素问•缪刺论:“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又云“有所击仆,若醉人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人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灵枢•寒热篇:“身有所伤,出血过多,反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曰体惰。”这都是损伤后引发淤血,亡血和夹有表证的论述。素问•举痛论:“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经脉别论篇:“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前人提醒我们,对于损伤患者也应考虑“伤气”问题。根据以上可知,内伤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伤气”“伤血”和“气血两伤。

       内伤的辨证

       人为一复杂的开放的超巨大系统的机体。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随着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出现复杂多变的症状。医者必需运用辨证诊治的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掌握其变化发展规律,制订出适当的治疗方案。

      伤气:一般单纯伤气或伤血的都比较少见,“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血行,气滞血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伤痛,形伤肿,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在正常情况下,气血是相互依存的故在临床上或手法、或药物调节气血,舒其经络,使气血畅通,肿痛则消。

      伤气之症,痛而不肿,痛无定处,压之疼痛不增,也无刺痛之感;胸闷乏力,查无形迹,肢体倦怠,精神不振,脉象沉细,治以人参养荣汤。

      胸满气促,肢体沉重,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自汗身重,其脉洪大而头痛,此内伤元气。治以补中益气汤。

       内伤气虚,血盛于肺,发烧喘咳,面黑胸胀,或胸膈痛喘,治以二味参苏饮。

       内伤气逆,血蕴于肺,发热喘咳,咳血,衄血。治以十味参苏饮。

       内伤气痛,伤后检查,无明显筋骨损伤,但出现胸胁疼痛,咳喘不利,胸满气促,疼痛有时涉及小腹或腰部,但无压痛,呼吸有痰响,治以豁痰消积。如心胸痞痛者宜枳桔汤;胸腹刺痛者宜木香破气汤;小腹及腰痛者,宜木香槟榔汤;遍身刺痛浮肿者,用流气饮。

       内伤气虚,气短声低自汗,心悸乏力,胸闷胀痛,四物汤(八珍汤)

       伤后筋骨作痛,营卫气虚,宜复元通气散加当归治之;筋骨间作痛,肝肾气伤,六味地黄汤治之。

       损伤月少伤,生活中无意发生闪挫、旋转、弯腰等动作时,出现腰部脊椎两旁疼痛,或单侧或双侧,呼吸痛,咳嗽痛,前屈后伸加重,查无骨性病变时,作俯卧位配合呼吸给予牵引,同时在呼气时按压疼痛部位的棘突和两侧棘突旁肌肉,作四五个呼吸,一般均可减轻和恢复,如仍有疼痛者,可口服挫伤月少痛汤;老人则手法宜轻,服用月少痛汤(方2)(老人用方)。

      附方:

      人参养荣汤(局方)

      补中益气汤(李东垣方)

       二味参苏饮(张璧方)(主治跌打损伤,出现咳喘,或出血过多,面黑胸胀,胸膈疼痛而喘者,乃气虚血乘于肺)党参30g、苏木60g,苏木煎汤,冲服参末。

       十味参苏饮(易间方)(主治损伤气逆,血蕴上焦,发热气促,咳血衄血)党参10g、紫苏10g、葛根6g、前胡10g、姜半夏10g、茯苓10g、陈皮3g、桔梗60g、枳壳10g、甘草60g,水煎温服。

      枳橘汤(葛生汤)(主治内伤气疼,心胸痞满)枳壳10g、陈皮5g、姜黄3g、生姜6g,水煎服二次。

      木香破气汤(家传方)(内伤胸胁刺痛)广木香6g 、降真香3g、青皮60g、当归10g、苏木6g,水煎温服。

      木香槟榔汤(家传方)(内伤气疼,痛引小腹及腰间者)广木香5g、槟榔10g 、小茴香10g、川厚朴10g、当归10g 、赤芍10g,水煎温服。

      流气饮(家传验方)(内伤遍身走注刺痛,身体浮肿,上气痰盛,咽塞不通)当归10g、赤芍10g、陈皮6g、乌药6g、茯苓12g、姜夏10g、紫苏6g、桔梗6g,水煎温服。

      挫伤月少疼汤(家传验方)(腰部扭挫伤,疼痛在脊柱两旁肌肉或两胁处,不能转侧和伸屈,配合手法更好)小茴香10g 、台乌10g、川断12g、元胡10g、木香6g、青皮6g、三七5g(为末冲服),水煎温服。

      挫伤月少疼汤(方2)(老人闪挫腰痛,不能转侧者,则用本方)党参10g、白术10g、炙芪12g、陈皮6g、川芎6g、盐香附10g、三七4g(冲服),水煎服。

      伤血:分瘀血和亡血

      瘀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亡血,血液流失,溢于体外,如外伤出血,或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等出血量较多;或津液过耗,损血之源,出现气血亏虚的脉证,俱属亡血。

      瘀血:外伤致使离经之血,留滞于体内,瘀血可分三个阶段,初溢之血为留血,经久凝滞不散者为内结,中期为瘀血,也是体内留滞溢血的通称。瘀血留滞体内,或脏腑、或经络、或注于腠理,或注于肌肉筋骨之间,内可致使胸腹胀痛,不得前后,变生他症;外可致使肿胀灼热,妨碍手法进行,甚则化脓成疮,或致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必需及时处理。损伤之症,由于跌仆闪挫,必致经隧破裂,血液游离于经外,根据瘀血留滞的部位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症状,大致可分为瘀血滞留于上中下三焦,分别处理如下:

      上焦受伤,胸部疼痛,兼呕吐气促,或痰带血丝,乃瘀血拥于上焦,先服犀角地黄汤;若胸部疼痛,精神状态尚好,未见呕吐者,用清上瘀血汤;若无以上症状,日久发脱不生,胸膈顽硬刺痛,目无精彩,寒热往来者,以加味小柴胡汤治之。

       中焦受伤,口吐异物,或发烧、胸腹胁胀痛,大便不通,口干不欲饮,食而无味,甚则减食,脉实大而数,此瘀血拥于中焦,用大承气汤下之;若下后仍痛者,瘀血未尽,以逐瘀活血汤治之;如腰脐间刺痛,身寒热无汗,以小柴胡汤加姜黄,桃仁泥,大黄治之。

      下焦受伤,季肋少腹胀满疼痛,皮下硬如皮革,大便黑色,小便自利,用消下破瘀汤治之;若按之腹硬如石,此蓄血之证,宜用抵当汤治之。

      老年体弱者,产妇、孕妇,纵然存在瘀血,亦不可猛下,可用四物汤加火麻仁缓而下之。瘀血已去,则以复元通气散加当归调之。

      瘀滞经络之间,损伤之症,皮不破骨未折,周身疼痛,筋挛不舒,微发寒热,疲乏无力,经久不愈,此瘀血阻滞气血往来,以致凝滞而痛,所谓疼则不通,可服逐瘀通经汤,破瘀通经,其疼自愈。

       瘀滞腠理之间,以致荣卫之气不和,疼痛麻木,寒热往来,皮肤感觉减退,腠理在半表半里之间,为气血往来之路径,伤荣气则恶寒,伤卫气则恶热,故而寒热交作,加减小柴胡汤治之。

       瘀滞筋骨之间,损伤后瘀血停滞于肌肉之间,发热自汗盗汗,身痛渴欲饮水,不恶寒反恶热,脉洪大而浮滑,肌肉为阳明所主,以阳明之燥气,而瘀之薰蒸,为热为汗,可服犀角地黄汤加桃仁、红花、大黄治之。

       损伤之后,由于惊恐、内出血、疼痛、精神刺激等各种原因,引起中医归纳为瘀血症的还有很多,只要不是内脏和主要器官的严重损伤和急性大出血,需要手术或抢救的病人,一般都可以通过证候分析(辨证论治)之后,施以中药,都可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所总结出的:损伤之后,肚腹作痛,大便不通,按之痛甚者,瘀血在内也,用加味承气汤下之;既下而痛不止,按之仍痛,瘀血未尽,用加味四物汤,补而行之;若腹痛按之不痛,气血伤也,四物汤加参术芪补而和之;若下而胸胁反痛,肝血伤也,用四君子汤加归芎补之;既下而发热,阴血伤也,用四物汤加参术补之;既下而恶寒,阳气伤也,方用十全大补汤;既下而恶寒发热,气血俱伤,用八珍汤补之;既下而欲吐,胃气伤也,以六君子汤加当归补之;既下而吐泻,肾脾伤也,六君子汤加肉果补骨脂补之;若下而手足俱冷,昏愦汗出,阳气虚寒,争用参附汤等等。若使用得当,确有良效。

      附方:

      犀角地黄汤(跌仆损伤,瘀血在上部,胸满烦躁,漱不咽,或血热妄行,吐衄不止。)犀角3g、生地12g、丹皮15g、白芍10g,火盛加黄连栀子;口鼻出血加大蓟、茅根、藕节,水煎温服。

      清上瘀血汤(准绳方)(上膈损伤,瘀血黑肿疼痛,身躯伛偻难仰)二活、连翘、桔梗、赤芍、当归、川芎、生地、大黄、桃仁、红花、黄芩、栀子、甘草,水煎温服。

      加味小柴胡汤(古方加味)(瘀血日久,发脱不生,胸膈顽硬刺痛,目无光彩)柴胡10g、黄芩10g、半夏5g、党参10g、生姜6g、甘草6g、大枣4枚、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6g、大蓟10g,水煎温服日二次。

       大承气汤(家传方,与古方不同)(跌仆损伤,瘀滞于内,胸腹胀痛,发热口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色,或有尿痛。)当归10g、赤芍10g、黄芩10g、柴胡10g、桃仁12g、红花12g、芒硝10g、大黄6g、枳实10g、槟榔10g,水煎一次温服。(50岁以上老人,去槟榔加台乌药6g、川厚朴10g)泻尽瘀血,疼止胀消,发热可退。分量轻重,随证加减,不可拘泥。

       逐瘀活血汤(损伤局部赤肿灼热,或整复前后肿痛不消,或肿痛严重妨碍整复者,外敷消定散,内服此方。)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6g、丹皮15g、大小蓟10g、茜草6g,水煎温服。

       消下破血汤(金鉴方)(下焦损伤,季肋少腹胀满疼痛,皮下硬如皮革,大小便可自解。)当归10g、赤芍10g、柴胡6g、黄芩10g、大黄12g、枳实10g、川芎6g、泽兰12g、牛膝3g、生地10g、苏木3g、栀子5g、桃仁泥10g,水煎,温服二次。

      抵当汤(伤寒论方)

       复元通气散(金鉴方)木香、茴香(炒)、青皮(去皮)、穿山甲(稣炙)、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各等分以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温酒调下。

       逐瘀通经汤(家传方)(瘀血停滞于经络之间,周身作痛,寒热往来,疲乏无力,经久不愈)当归10g、赤芍10g、川芎6g、桃仁12g、红花6g、延胡索12g、柴胡10g、黄芩10g、荆芥10g,水煎,分二次分服。

      加减小柴胡汤(惯用方)柴胡10g、黄芩10g、制半夏6g、桃仁12g、红花10g、白芥子10g、琥珀粉3g冲服,水煎分二次温服。

       二、亡血

       亡血者,血液亡失也。各种原因,引起血液离出经脉之外,或流失体外,或积于某个体腔之内,失去营养身体的作用,严格来说,都可以谓之亡血。但积于体内者,可出现一系列的变证,与瘀血症又有交义,故而辨证要仔细推敲。对于创伤所致的出血症,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清创、缝合和其它手段已经发展到比较完美的程度,外用中药在创面的应用,范围逐渐缩小。然而,中医中药在调整失血后出现的各种变证和功能失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种开放性损伤:急性创伤,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复合性创伤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对我们的要求也就越高。作为一位骨伤科医生,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和治疗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况且这些知识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不应人为的贴上“中”或“西”的标签。中药和其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几千年来,确实证明其行之有效,还需要我们继承、总结、研究、发扬的提高。

      创伤失血过多,如出现发烧口渴心烦者,此内伤其阴分,当补气生血,血足津生烦渴则退,可服圣愈汤加枣仁、麦冬、天花粉儿茶、乳香、没药、甘草。创伤失血乃气分之血,故宜补气以生血,气足肌即生,气充则血行,则宜八珍、养荣、参附等汤治之。急性出血出现心神不宁,烦躁不安,汗出不止,甚则出现虚脱,急用独参汤救之。

      亡血过多,面色苍白,发热心烦,口干无汗,心跳气短,脉大而虚,按之全无,可服亡血汤。

      亡血譫语,亡血出现譫语自汗,燥烦不安,神志错乱,口干不欲饮,可服亡血譫语汤。亡血发热,无汗,口干,烦躁者可服用亡血丹皮汤;发热,狂言,盗汗者,可服亡血二地汤;若进一步出现发烧譫语盗汗舌硬者,症显危急,可服茯神熟地汤,这是习惯用的所谓“亡血三方”,主治出血过多的“亡血变证”。

      附方:

      圣愈汤(李东垣方)(亡血发热,烦躁,肉忄闰 筋惕,睡卧不宁。)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5g、熟地15g、党参10g、炙芪30g,水煎服。

      亡血汤(家传方)(亡血过多,面色苍白,发热心烦,口干无汗,脉大而虚,重按全无。)当归身10g、炙黄芪30g、党参30g、土白术15g、蒸首乌30g、血丹参15g、炙玉竹15g、炒杜仲10g、炙甘草10g,水煎温服二次。

      亡血诳语汤(家传方)(损伤亡血,诳语自汗,神志错乱,口干不欲饮。)寸冬24g、浮小麦12g、丹皮15g、党参30g、丹参30g、九地30g、远志15g、炙芪30g、当归12g,水煎温服二次。

      亡血丹皮汤(家传方)(亡血过多,发烧无汗,口干烦躁。)粉丹皮10g、柴胡3g、栀子5g、地骨皮10g、党参12g、茯苓10g、炙甘草6g,水煎温服二次。

       亡血二地汤(家传方)(亡血发热,狂言盗汗)生地15g、熟地15g、当归15g、茯苓12g、远志10g、熟枣仁10g、元肉6g,水煎温服。

       亡血茯神熟地汤(家传方)(亡血发热、诳语、盗汗、舌硬者用之。)茯神30g、熟地30g、白术10g、元肉10g、肉苁蓉10g、杭菊12g、川芎3g、甘草6g,水煎温服二次。

       三、气血双伤

       气血在人体内周流不息,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无处不到,内灌脏腑,外濡皮肉筋骨。难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说明气血有煦濡周身的功能。血之循行,必赖气之推动,气之能量,也由血之供给。人体受伤,血瘀必致气滞,失血造成气脱,并互为因果,故在临床上,绝大多数是气血双伤,只是有所偏重而已。常见的有:

       损伤胸胁:胸胁损伤,瘀血积聚,呼吸浅短,喉痒胸痛,不敢咳嗽,咳则疼痛加剧,气急喘促不安,汗出不止,不能坐卧,因而靠卧,表情痛苦,肋骨骨折或肺部损伤,多似此症,可服清瘀顺气汤。

       损伤伤及头颅,应严密观察,必要时,应住院详细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如出现昏迷,时迷时清,或熟睡不醒,此为瘀血凝结,肾气不纳,宜活血去瘀,滋养心肾,在严密观察和监护下,可用巴戟清心饮(也可用于脑振荡后遗症)。

       损伤后身热如焚,气血两伤,肝火炽盛,两者并发,故身大热、口干、无汗,卫气外循肌肉、充皮肤、达三焦,气滞血凝,是谓内外俱伤,可服用清热散瘀汤。

       损伤后脅下疼痛,胸腹无胀满,脅下疼如锥刺,无寒热之症,大便带黑色,疼痛之处有胀感,此闪挫气滞血瘀可服加味桃仁承气汤治之。

       附:孕妇跌仆,腹中急痛,胎动不安。可服用仆伤安胎饮。孕妇跌仆,以致流产,出血过多,并下紫黑血块头昏眩晕,腹疼少食,此为内伤血室,胞胎受损,瘀血大作,下黑紫血块,致使胎堕,胎堕失血,故神乱昏晕,法当补气活瘀,以生新血,服用仆伤流产饮。

       附方:

       清瘀顺气汤(家传方)(胸胁损伤,瘀血积聚,呼吸浅短,喉痒胸痛,不敢咳嗽,咳则疼甚,气急喘促,汗出不止)当归12g、赤芍12g、炙苏子15g、台乌药10g、青皮6g、陈皮10g、广木香5g、马兜铃12g、杏仁泥12g、法半夏10g、炙桑皮15g,水煎温服二次。

        巴戟清心饮(金鉴方)四物汤加巴戟天12g、大黄15g,水煎服。

        清热散瘀汤(家传验方)(损伤后身热如焚,口渴无汗,郁闷烦躁)花粉12g、丹皮15g、连翘15g、羚羊角3g、地骨皮10g、茜草10g、败浆草12g、黄苓10g,水煎服。

        加味桃仁承气汤(家传验方)(跌仆闪挫,胸腹无胀满,胁疼如锥刺,大便带黑色,局部胀疼感)大黄15g、芒硝5g、桃仁10g、桂枝3g、枳实10g、桔梗6g、柴胡6g、附片3g、甘草6g,水煎服二次。

        仆伤安胎饮(家传方)(孕妇跌仆,腹中急痛,胎动不安)茯苓10g、白术12g、条芩12g、秦艽12g、焦艾叶12g、阿胶6g,水煎分二次服。

        仆伤流产饮(家传方)(孕妇跌仆流产,血下黑紫块,头昏目眩,腹疼少食)党参30g、茯芩10g、当归10g、炙黄芪30g、丹参15g、红花6g、姜炭6g、附片3g、甘草6g,水煎,温服二次。

 
 
网站简介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 医生留言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2024 www.gyw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备090740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24

国医网法律顾问:王旭 律师

声明:国医网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所载药方请您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网站力求原创,源码已申请著作权,未经受权请勿复制。

部分文字信息、图片来源于其它互联网,若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