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医网 www.gyw120.com !

 

头条   有道

中医   中药

就医指南

健康顾问

健康信息

药学园地

明医

名家

国医网 ——中国国医信息门户网站

首页 >
加速中医药改革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最佳途径 郭宪章
来源:郭宪章   发布时间: 2012-05-31 

加速中医药改革,发挥其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最佳途径。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实践性和济世精神的,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在中国拥有普遍的认可和敬重,其成就也为世界人士所关注。

近一百多年来,随着西医进入中国并占据统治地位,更因许多国人自贬和歧视中医,中医药发展处境艰难。当前,西方医学开始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非常一致,西方开始重新审视并日益重视中医药。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必须重新确立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全面振兴中医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西并重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

长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和发展非常重视。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论断,党中央明确保护中医药的方针,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之后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尽管如此,50多年来,中医始终处于被质疑、被验证、被改造的境地。一些怀疑中医的“权威人士”,总是借“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科学化”之名,试图用西医改造中医。这种思想和做法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医疗卫生系统甚至普通大众。一个时期以来,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国人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异化。

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呢?正如我国多位专家和学者总结的那样:

中医药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其现状不外乎是:

一、中医人员与机构发展缓慢,中医力量薄弱。

二、按西医模式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教育日益衰退和萎缩。

三、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师徒传承受到相当程度的减弱。

四、按西医方式管理中医医院,中医已无真正的临床基地。

五、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贬低甚至否认中医成果。

六、片面理解中药现代化,中药科研走向“废医存药”。

这些位专家学者还认为: 中医药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最根本问题是怀疑中医药的科学性。他们总结有如下的原因:

首先,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导致人们普遍轻视中医。西医进入中国后,不少国人产生了片面、极端认识,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态度对待中医文化,贬低、怀疑甚至否定中医。清末维新运动时,有人开始否定中医。国民党政府曾两次正式取消中医。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明确保护中医药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国内才再无人公开否定中医了。尽管如此,中医始终处于被质疑、被验证、被改造的境地。一些怀疑中医的“权威人士”,总是打着种种旗号或借口,试图用西医改造中医,甚至于取缔或废除中医。这种思想和做法至今还影响着人们对祖国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医疗卫生的一些法规制度导致在管理上阻碍中医发展。“发展传统医学”虽然被庄严地写进《宪法》,但在一些具体法律法规和医疗管理制度上,许多方面实际上一直在歧视、歪曲和限制中医药。《执业医师法》规定,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方能参加资格考试,且考试内容近一半是西医。这使得那些虽有医术,但只是学徒出身、未受过正规西医教育的民间中医拿不到行医资格。临床自制中药是许多传统中医的一项特长,民间秘方均是自制药。但现行制度严格限制使用自制配药,否则,将以非法制售药物之名受到制裁。医疗机构制剂审批管理办法还规定:“医疗机构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但“中药制剂一般不得调剂使用”。

另外,中医药教育、科研、价格、评审等制度,许多方面实际上都是在歧视、扭曲和限制中医药。

再次,中医药界的自身问题。突出的是中医药界在许多方面丢失传统、自贬身价、屈就西医。

一、中医传统文化继承严重不足。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发展中医药首先是要学习与继承,否则就成无源之水。但几十年来,不仅外人轻视中医文化,中医界自身也不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掌握。除极少数知名中医有较扎实的中医文化功底外,大多数中医的中医文化基础严重不足。如此下去,再过若干年,中医文化可能只会留存于典籍之中,无人真正理解和掌握了。            

二、中医研究被动模仿西医模式。在中医界,不少人用西医理论来修正中医理论,以为这就是创新;用西医生物化学方法来研发中药,以为这就是中药科学化;用西医理化统计指标来衡量中医临床效果,以为这就是中医药规范化。近年来,我国中医重大理论与药方研究没有多大进展,只是在部分领域和方面有一些成果,而有的还只是类西医成果。

三、中医医院严重西医化。其结果是中医药临床日益异化,中医药研究的主要基础不断丧失。

四、中医药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主要是传统中医药的某些固有特点不大适应市场经济潮流要求。中医的秘方秘术深藏民间,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难以对之保护,造成普及困难;中医经典语言难读、理论深奥,现代人因缺乏传统文化教育而难以掌握;中医师徒传承重个人重亲情,与现代公众普教方式有差别,若不将二者结合,难以培养较多中医人才;中医个性化治疗虽然代表着未来医学方向,但与占领市场份额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受现实利益驱使,人们往往看重西医,看轻中医。

以上所述,都是非常中肯的。

现在,我想从社会学和经济学方面补充如下:

一、从社会学角度看来,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它的起源与发展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救死扶伤、造福苍生”!这就是医学存在的社会价值,任何一种医学体系,远离了这个目的,就必然会消亡。 纵观中外历史,中、西医学在各个历史阶段救治了无数生灵,发挥了其巨大的社会价值.但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与发展,中、西医学的社会价值也是不同的,这一点我们应客观的、公 正的认识到。

全世界的医药的起源都是植物药(或动物药),都是人类祖先为获得生命在自然环境中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只是西方称之为天然药物或植物药(或动物药),而在我国称之为中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经 验不断总结,逐渐的形成了一套对疾病的诊治方法,这时就产生了古老的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没有出现以前,这种以自然药物为主的传统医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其中最为全面、最为有效、最为科学的就是中医。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化学学科与解剖学的发展,以合成药物为主的现代医学开始诞生.即现在我们所说的西方医学。从以上论述中,我 们可以得出一个结沦,传统医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曾是我们全人类唯一的医学救治手段。

那么为什么几千年过去了,现代医学即西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而很多的传统医学却消亡了或者象中医—样已经到了抢救的边缘了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一,传统医学发展与进步主要靠总结经验,这需要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时间,所以其发展较慢;而西医则以针对性的实验为主,再辅以临床验证,所以其发展较快。其二,任何—种医学的发展都需要建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国外的很多传统医学长期以来,并没有像中医—样的完整的、独立的 医学体系,所以在西医出现后,很快就停滞不前或消亡了。其三.全世界的传统医学体系中,多数是以单方或两、三味药的小复方制剂,其疗效不如西药快速与稳定,这与西药相比较而言就停滞不前或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其四,不同的时期,人们所追求的生命价值不同,也决定了医学体系的存在,如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和平与富足,更多的是战争与急性传染病、流行病等,这就需要在外伤或急性传染病上有所突破,而这正是西医的特长,所以就是在这一时期.很多优秀的传统医学消亡了。

对此,我想结合以上的观点,对中医做—个重点论述:我们知道西医出现也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但传入我国却是在清末民初,也只不过一百年的时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对中医的发展和成长起到了保护作用,使得中医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时间及空间,如果现代医学同步在我国出现,可能中医也就消亡了。其二,中医的指导思想是以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在我们国家最为重要、也最为古老的经典是《周易》,这是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看法的经典之作,虽然几千年过去了,它依然对我们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着深远影响;而中医的指导思想也在于此。这也是我们的中医同全世界其它传统医学区别的重要地方,即中医是以传统哲学为基础地医学体系,也正因为这样,再延伸一下,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真正的中医,其哲学观点也一定是中国传统的哲学观点。如果我们认同这一点的话,那么,一直以来的中西医结合观点,是否值得重新思考,和进一步探讨?其三,中医发展到现在,已经根据病情,能够用不同的药物组合成多达几十味的大处方制剂,那么如果用西医的观点分析,每种药物中都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成分,这些药物放在—起进行煎煮,加热后会发生多少种化学反应,恐怕现代科学还难以分析清楚吧! 是不是我们可以说比西医 还要先进呢?  是不是治疗疾病更为科学呢?最后一点最为重要的是,不同时期人们所需要的医学体系也不一样,如我们讲过,在战争与贫穷时期.人们所注重的是外伤与重大急性病,那时西医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目前是和平时期,人们不是因为吃不饱、由于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疾病,而是由于营养过剩,运动过少而导致的一系列的慢性疾病,而这一病症,目前西医尚没有良好的控制办法,倒是中医的综合调整,可以发挥强大的优势,所以在这一点上,突出显示出了中医的时代必然性,也就是说中医不仅不会消亡,而是重新成为医疗历史舞台上主角的最佳时期。

以上是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粗浅的分析中医与西医并存的可能性,虽然可能理论不是很科学与完善,但是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时代在变迁,各种医学体系的作用也在不断的发生角色的转变,正因为如此,中医的社会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二、我们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下中西医之争,这也是最能说明中医为什么会处于现在这种地位;中医如何发展才能走出现在的困境,得到长足的发展的关键所在。

任何一个行业或事物,如果失去了它在这个社会上存在的经济价值,其也必然会逐渐 凋零或消亡。中医目前就处在于这样—种社会地位,我们不要总是说反对中医的人是不了解中医或是说其是别有用心,我们客观的分析一下,目前中医所处的经济地位,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要问我们自己,目前全国还有多少家纯正的中医诊疗机构,我指的是完全借助 中医的望闻问切为主,不借助西医的检查手段诊病的医疗机构,虽然没有明确的官方统计,但这个数字大不过千家,小也可能不到百家。再看—下完全能够依靠望闻问切诊病、并且能够辨证开方的中医师又能有多少人,可能这个数字不会超过万人吧!  而从事西医的人数能有多少,保守估计会百万人以上,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医疗市场99 % 以上,已经被西医所占领。

为什么会出现绝大部分市场被西医所占领情况呢?这里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强调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并存,但是由于卫生部门的领导主要为西医担任,并不太了解中医,再加上建国初期.治疗的疾病主要是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而西医的疗效确定、快速,这些因素促使了西医的快速普及,进而对中医产生了忽略。但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级大丰富,一些慢性病开始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质量,这时就凸显了中医的优势,这应该说中医的第二个春天已经来临,可为什么中医依然处于这种艰难的地步呢?答案只有一个:在目前的体制下,从事中医的机构和个人没有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很小(不赚钱),而不是中医的医术不行!

我想试问一下在座的各位,诸位每月收入是多少?再对比一下和我们同等资历的西医会挣多少钱?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医院要向西医靠拢,为什么我们的子女不愿意继承我们的事业,为什么我们的弟子和学生都转行而去学西医的现象,以我自己为例,有很多弟子和学生陆续放棄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的手法,转而进行手术治疗(在同等疗效下)! 为什么?中医治疗不赚钱!为什么中医会不赚钱?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国家规定中医的挂号费是3元钱.主任以上的专家也只有8元而已,有人会说,西医也是—样呀,但是你不要忘记了,西医看病会开一连串的检查费化验单,而中医呢?基本上是靠三个手指头呀! 这一项中医就比西医少收入多少,大家自己算.再看药费,中医一般开上三副药,基本上也就是30元,了不起也就是50元,这还要是大处方,而西医呢,既使是个感冒也要“吊上三天瓶子”(输液),少说也是个百元以上吧,其它严重的病可能400-500多元、可能上千元或更多也说不定。再说中医的辅助手段,如针灸、按摩、刮痧等更是费用低得可怜,你说这样的收入标准,中医的诊疗机构和从业人员不要说赚钱,就是生存都会出现问题! 我的学生曾就说过,“咱这中医整骨,手法整复辛辛苦苦的一个小时,把人累得一身汗也不过收入30-50元钱而已,可是西医一个手术也是—个小时,可是那却要收四、五千元,而且人家风险要小,你说这合理吗?” 对此我无法回答。这不是牢骚,而是事实。凡是开西医院的个体医疗机构都是场面大,装修好,位置好。可是凡开中医的 个体医疗机构的都是两间小房子,破破烂烂,不是藏身于居民区的深巷中,就是开在城边的郊区.为什么会这样,收入太低,支撑不住呀。

针对以上情况,就中医药自身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中医药教育问题:

1.1重视中医基本理论教育和临床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医药学经过数千年的成长和发展,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指导着中医药学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由于思惟方法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事物方法,重视“天人观”——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论——人体内部的相关联系。形成自己认识疾病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五行辨证等。(辨证后才能施治,人体是受内外环境的影响,随时空变化而改变,疾病本身的证候也随时间空间的改变而变化,故辨证论治也是动态的。)由于中医经典著作,成书时间较早,古奥难懂,有些用的是比拟方法,使现代人们,难以理解和接受,故有必要组织一批既懂中医理论,又懂现代医学的热爱中医事业的专家,对有关中医的古籍进行翻译和重写,用现代语言诠释古代经典,使之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重视中医证候学的教育和研究:中医的证候学,是中医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辨证论治的精髓,除了进行翻译、诠释外,更重要的是其生理病理学基础,不同疾病,可能有相同的证候,相同疾病,由于阶段不同,出现不同的证候,治疗方法也就相同或者不同或者稍有变化。它们是建立在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上的。中医辨证施治,经过全身调整,随着身体的恢复,理化指标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如何做到形象教学,提高认识,也需要大量相关人才。

B、以中医理论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以上所述,要发展中医药学,必需以中医理论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不是废医存药,中医理论是千百年来,经过历史考验的行之有效的医学理论,它或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历史和实践证明它仍然有着指导意义,中国历史上曾遭遇过无数次疫病侵袭,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死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主要原因是中医药在防治大疫上屡建奇功,如在上次抗击SARS过程中,中医药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其治癒率居世界首位,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评价。

C、师带徒问题: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几千年来造就了一批批中医大夫。使中医的精髓和技能因此流传了下来。作为中医培养人才的一个途径,应和其它中医药教育并存。并建议扩大普及面和受益人数。

2.科学研究要另辟蹊径:对于中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多年来国家给予了一定投入,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用研究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标准研究中医药,而不是按照中医药学自身的规律去研究中医,脱离了中医学的本质,故而阻碍了中医药学按其自身规律的发展,致使中医科研进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现在仍停留在一方一病的研究,或对中药的单味药的提取和精炼,这种研究,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有效的研究方法。但是,我们知道,“天人观”,“整体论”,“证候论” 是中医学的精髓,“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系统”,我们应该研究的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病“人”,用的药是复方,是几种药的成分共同起到的作用,是在不同证候中的病人身上起的作用,要研究的是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这和研究某一味药或某一味药的某一成分是绝对不同的。所以麻黄素不能替代麻黄,胡罗卜素同样不能代替胡罗卜,贝母碱不是贝母。故而我们不得不改变思惟方法和研究方向。

3.政策性问题。中医报酬问题:过去中医优势的“便宜”“方便”“简易”“效验”,现在成了劣势,因为报酬低,工作量大,嫌麻烦,没人愿意再学习中医。

既然中医收入低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如何改变这一现实,以及改变这一现实对中医事 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对此详述如下:

首先、提高中医的诊疗费用.中医治病最为主要的就是望闻问切,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成本,就是那么一套望闻问切就行了,但是不要忘记,能够作到这些的,要下多少年的功夫,最少也得有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吧!这不需要付出代价(成本)吗?我想付出的不仅是金钱和辛苦 ,还有更为重要的是青春与时间.所以中医的诊脉费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要提高,而且应与其多年的辛苦付出相应才是。

第二、增加处方费.中医不同于西医,同样的病情,处方几乎一样.而是根据每一个 病人要辨证施治,虽然也有很多古方存在,但是必须要有加减才行,特别中医下药的最高明处在于药物的配伍与剂量,是根据病人病情药量要下到临界点时,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少—钱,药效不到,多一钱则可能是毒药”的境界,可能是每一从事中医的人所追求的吧.所以每一个处方都是中医是由心血的结晶.对此应该增加处方费用。

第三、要加强中药材的监管.中药材历来讲究“道地”二字,也就是原产地、野生性。但是现在呢?几乎都是人工种植的,药性能够达到“道地”药材的十之一、二已不容易了.再加上某些经营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故意加工不规范,以致产生大量劣质药材.还有一些药农违背自然规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中药疗效产生严重影响.至于采用硫磺熏、染料染等手段,在药材加工中已成普遍现象.手段卑劣,不—而足。自古医不离药,药不离医,试想,如此炮制出来的药材,任你“名医”“良方”,怎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理想效果呢?  所以必 须规范中药材市场,使“良医”有“良药”可用。

第四、放开针灸、中医按摩、刮痧、火罐等中医医疗手段和辅助治疗手段的价格.这些传统中医的輔助手段对某些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不能简单的看作只是保健强身作用,要有一定数量的保存,也要培养新的从业人员。另一点其又不是常规医疗中必须要有的项目,所以应该价格放开,可以完全市场化,这祥才能提高这些从业者的牧入。

当我们以上几点时,可以有效的提高中医诊疗机构和中医从业者的收入,能够使中医机构设在相对繁华一些商业区,从而增加就诊人数。虽然反对中医的人说,“现在谁有病还去看中医呀!”但事实上很多人还是相信中医的,特别是在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普遍会寻求中医治疗,但是由于名中医宣传少,又都把诊所设在小巷子里或者居民楼中,病人根本找不到!所以提高中医从业者的牧入,使其把中医诊所有经济能力支撑开设到繁华商业区,有经济能力进行正常的宣传活动,必然会带动更多的病人来看中医!

我们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适当放开中医诊疗的各种收费标准,给中医松绑就够了。其次,加大对中药材的监管,按中医传统要求来监管中药材的种植与加工,保证有好药.能够作到这两点,中医药产业化就能搞活。

最后总结:首先,目前很多病人(或者说是疾病)需要中医,有某些疾病也只有中医能够更有效的治疗。所以,中医有其社会价值,中医不会消亡。其次,只要给中医松绑,不要限制中医,让 从事中医的机构和个人收入提高。在当前的人人脑海中都 有“经济” 二字的时代,只要从事中医这个行业能发展,就不用发愁没有继承人,也不用发愁中医这个行亚不发展.由于知识所限,只能粗浅谈到这些,只是希望能借此机会,引起更多社会人士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认识一下中医药的现状,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2007年10月9日于兰州)


 
 
网站简介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 医生留言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2024 www.gyw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备090740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24

国医网法律顾问:王旭 律师

声明:国医网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所载药方请您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网站力求原创,源码已申请著作权,未经受权请勿复制。

部分文字信息、图片来源于其它互联网,若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