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医网 www.gyw120.com !

    医生留言  |  手机客户端  |   

 

头条   有道

中医   中药

就医指南   健康顾问

专科专家   用药指南

妇科   男科   儿科   骨科   肝病   肾病   胃病

心脑   肿瘤   风湿   皮肤   肛肠   眼科   口腔

方剂   药典

疾病   症状

健康信息   医学园地   急救

药学园地   国医家园   保健

明医   传承

名家   视点

  健康有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关注 > 有道 > 健康有道
 

【健康有道】刘德臣:调理脾胃治疗慢性疑难病症的临床意义

来源:刘德臣   发布时间: 2022-10-24 10:13:00

  在中医学脾胃占重要而特殊地位,“调理脾胃”是内科杂病疑难病症重要的治法。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脾胃有病可以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有病也可累及脾胃,所以,在临床治疗强调调理脾胃,恢复其受纳运化吸收的功能,使气血生化之源不竭,其他脏腑的疾病就趋向好转。因此,调理脾胃治法对多种慢性疑难杂病,如:出血、咳嗽、气喘、肿胀、肿瘤等,通过调理脾胃,往往可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必须从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论起,脾胃在祖国医学占重要地位,故称“后天之本”。脾能运化水谷精微,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其他脏腑、组织器官供营养之用,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能运化水湿,即主管体内吸收和运行,以维持人体的水液正常代谢,脾胃健运正常,则人体气血盛旺,精力充沛,肌肉丰满。如外邪入侵,饮食不节或劳倦思虑太过,以及久病等原因导致脾胃功能紊乱或致脾胃虚弱,临床上就会出现各种运化失调的病变。

  脾与胃,脾主升,胃主降,如林珮玲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说明升降的重要性,胃能容纳谷食,产生精微,由脾转输,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脾主升的功能作用,如脾气上升失职而下陷致病变,临床表现脱肛子宫下垂,虚寒久痢等症状,胃主降,饮食经过胃部,依赖胃气下降的作用,得以消化,吸收及排泄。如胃气不降,反而上溢,就形成胃失和降的病变,临床表现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等症状。从此看出脾和胃相互配合,一升一降共同完成升清降浊的作用,从升和降看起来是相反的,是相辅相成的作用。

  燥和湿:脾为湿土,胃为燥土;湿和燥是脾胃的本身性质,也和他们的作用有关,如唐容川说“胃土以燥纳物,脾土以湿化气”,正因为脾本身是湿,以六淫中的湿气易困脾;脾失健运易生湿,湿邪太重,常能阻碍脾的运化,致成病态。针对湿邪因脾或脾虚生湿的病变,采取“燥可去湿”的方法治疗,燥湿即能健脾,脾健则湿无由生。因此脾病用药就宜偏燥一些,胃正因为本身是燥,有病易化燥,过燥则化热,热盛则伤阴引起不饥不纳等病。因此治病时用药就偏柔润一些。以湿与燥而言,脾湿能济于胃燥,胃燥能制脾湿,若不平衡则出现病象,如阳明实证与太阴虚证,虽然湿与燥是相对的,脾与胃分工合作,互相调剂,保持一定的平衡,不使过湿过燥,以维持脾胃正常功能。

  脾胃是脏腑系统之一,属于人体最重要的部分。在发病中有一定的重要性,如脾胃健运或机能减弱造成身体抵抗力减弱,各种致病因子就容易侵入,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就是说,给以致病因子就容易造成适宜条件。总之,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可生湿生痰食滞等病态,致化生气血不足,产生气虚血虚等症状,从这些再可生出许许多多的疾病来。

  化生气血:脾胃是生化气血之源,人体气血是饮食经过脾胃消化后产生的精微物质,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生成,故“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法。气血化生除中焦脾胃外,与肺肾关系至为密切。脾胃失调可以影响饮食摄纳消化和运输,使得水谷之气不足,久而必然无力懒言面苍白,少食消瘦腹疼喜按等症状。“没有无形之气,不能生有形之血,血之生成来源气化”,说明气虚必导致血虚。在临床常见气虚血弱并见出现,神倦乏力面苍白,心跳怔忡等,治疗以气血双补。

  统摄血液:脾能统摄血液,使之循着正常途径运行的作用,因脾胃主中气,后天之本,为血之帅,血由气摄,脾气充足就能统摄和推动血液运行。如脾气虚弱,则血失去统摄以致溢于脉外,形成多种出血疾病,治疗补脾益血,补脾益气重于补血,才能恢复脾的统摄功能。

  湿:中湿有两条途径,一为从外而得,所谓外湿,如坐卧湿地,雨水伤人者:另一种从内而得,所谓内湿,如食生冷酒曲等。但两类中湿都由脾胃虚弱所致,除中湿脾胃本身也能生湿,那就是由脾运不健水液停留而引起湿病。《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脾”,治疗用健脾益气燥湿等法。

  食滞:食滞有两种原因,一是饮食不节,食太饱或食不消化的食物,伤脾多产生食滞。另一种是脾胃虚弱,运化不健而致。林珮玲说“胃是多食不滞”。巢氏病源说“宿食不消,由脏气虚弱,寒气客于脾胃之间,故使谷不化也”。从此古人说明脾胃健旺正常人,不易食滞。脾胃虚弱的人健运失调容易食滞。在临床遇伤食或夹食常以健脾消食并用,如结滞严重者,也有单纯用消导法,荡除食积,使脾功能机转恢复。

  痰:痰和脾肺肾有关,但肺对痰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较小,一般认为肺仅为“储谈之器”而已,痰生于脾或肾生痰多见。如脾虚湿盛失去健运,则津液凝而变成痰,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痰之本为水,肾虚水泛为痰,而脾虚时,土不能治水,水就更易上泛为痰,总之,痰还是为津液所化,亦来自水谷。所以会产生痰,但还是和脾胃不健最有关系。薛立斋说:“使气血俱盛;何痰之有”,所以说脾胃与痰的产生关系很密切,痰的治则去湿化痰,或健脾化痰,宣肺去痰,温肾化痰。

  通过论述,可以看出脾胃不健,则水谷不能正常消化和吸收,因而产生气虚血虚,食滞痰浊和水湿为致病因子,这些致病因子产生很多痰病。此五者相结合起来,也能引起不少的疾病。如脾胃健强,就可以使这些致病因子不易发生。

  “调理脾胃”在治疗上的价值。

  脾胃既然在人体生理中占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又与各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想象调理脾胃在临床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祖国医学施治调理脾胃广泛的应用,在我长期临床实践中证明确实如此。

  “调理脾胃”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常用健脾包含补脾实脾补脾益气健中意义,消食包含导滞逐积;理气包含行气破气;温脾包含温中暖胃补脾阳;养脾包含养胃润燥;清胃包含凉胃泻火;和胃包含降逆化痰。

  在临床上治病的时候所用的治法常常不止一个,例如健脾理气或温胃降逆等。有时涉及他脏,如疏肝和胃等等,掌握治疗基本方法,再根据临床上的具体情况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对调理脾胃治病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长期临床实践证明,通过“调理脾胃”可治疗很多的疾病,除治疗脾胃本身表现,食欲不振,善饥,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噎膈反胃,痞满脘胀,嘈杂及肠鸣泄泻痢疾,便血脱肛,便秘等外。还可治其他的疾病,土不制水:证现水肿腹胀、哮喘;土不生金:肺劳虚损;脾不统血:崩漏月经过多便血;脾不化湿:白带黄疸暑湿,湿痹泄泻,淋浊;脾湿生痰,咳喘、多痰、痰厥引起的头晕头疼……补脾生血。从此可以看出调理脾胃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可以说,除外感病外,几乎大部分疑难杂病或内伤病都需用“调理脾胃”各项法则,由此可以看其重要性。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我运用不同的“调理脾胃”的方法,治疗了很多典型病症,为了证明“调理脾胃”治疗疾病重要性,举出我临床治愈病例如下:

  例1:肝气犯胃

  乔某 男,45岁,医生,2016年10月18日就诊,乔在旅行途中突然出现脘胁疼痛牵引至背部,在市某大医院被诊断为胰腺炎,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来我处就诊时,上述症状并现,舌苔黄、脉弦,我诊为肝失条达,侵犯于胃,治宜疏肝泄热,理气止疼,用金玲子散和左金丸,川楝子、玄胡、黄连、吴茱萸服四剂药,疼痛大减,连续服十剂而愈。

  例2:脾湿咳嗽

  方某 男,46岁,农民,2014年10月就诊,咳嗽很久不愈,曾服用很多种药,效果不明显,有效但不能巩固。来我处就诊时咳声重浊频繁,痰多浊沫,时常发喘,脘闷食少,神倦乏力,咳嗽严重时出现呕吐痰沫,舌苔厚白,脉沉弱而滑,诊为脾湿泛痰而致,治宜燥湿化痰肃肺,用射干、桂枝、干姜、紫菀、吴茱萸、炙麻黄、苏子、杏仁、法半夏、橘皮、独活、白前服三剂而病减,续服十二剂而愈。

  结论:是湿盛困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为痰,上扰于肺,肺失肃清,则上述症状,治宜健脾燥湿温脾化痰,肃肺服十五而病愈。

  例3:脾肾阳虚

  王某 男,44岁,公安干部,2014年5月来我处就诊,王身疲乏力面色发白,饮食不振,大便稀溏,腰酸背寒,面目浮肿,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服药效果不佳,即有效时间很短而又复发,我诊断为脾肾阳虚,用四神汤加味。方药: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破故纸、红枣、生姜、白术、苍术、炒薏仁服六付而病减,续服十二服而愈。

  例4:脾虚水泛

  杨某 男,39岁,商人,2014年6月12日来我处就诊,杨几年前患肿胀病,西医诊断为肾炎,经中西药结合治疗而治愈,后因操劳过度、饮食不节、食偏冷偏热食物,出现周身浮肿、下肢肿甚、便溏、四脚不温、舌苔白腻、脉缓,治疗以补脾和胃利湿温阳,用比和饮合真武汤(没有这个药方)加入利水消肿之类药物。

  方药:太子参、白术、陈皮、云苓、健曲、藿香、砂仁、炙甘草、乌附子、生姜、大腹皮、桑白皮服四副而病减,续服十付而愈。

  临床遇到很多妇科病,月经过多,月经断断续续不干净,经漏久治不愈,都从“调理脾胃”并加入益气摄血之品而愈。

  总之,“调理脾胃”是中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于慢性疑难杂病能起到特殊的治疗效果,“调理脾胃”是中药治疗方法重要部分,根据病因、病机进行合理辨证论治,对疑难病症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关链接

 
  网友关注的专科专家

 王暴魁

 王辉武

 蒋国庆

 章立群

 李志新

 葛立宏

 邓辉

 金静愉

 林洪生

 李东平

 贾六金

 张沛霖

 朴炳奎

 陈信义

 魏日胞

 吴光炯

 陈长怀

 王坤根

 孙树椿

 鲁大鹏

 孙良佐

 武连仲

 刘宝厚

 丁书文

 于西佼

 俞光岩

 路瑞芳

 梁逸超

 米子良

 陈晓勇

 毛德西

 张代钊

 王以玲

 邓飞龙

 刘劲松

 童冠会
  网友关注的健康顾问

 尕藏久

 杨晋东

 左玉环

 雷虎成

 单晓春

 战泾燕

 杨凤明

 阿旺洛

 张军鸽

 王再贤

 郭宪章

 刘德臣

 黄震

 李佃贵

 王保辰

 刘金银

 赵金柱

 尹晓东

 刘执玉

 朱文正

 庞继军

 聂文涛

 秦瑞琳

 徐修信

 鲁沿坪

 梁红旗

 薛应中

 彭作强

 齐呈江

 张羽超

 刘明凯

 邓绍明

 李桂

 李振虎

 蒲正荣

 徐进
  网友推荐的健康顾问

 谭树保

 岱庆巴

 崔源水

 顾文忠

 管柳军

 李成耀

 龚鹏生

 王保辰

 尕藏久

 彭作强

 索旺

 张羽超

 张军鸽

 李立华

 鲁沿坪

 徐进

 卢静

 王和见

 郭宪章

 柳俊平

 阿旺洛

 蒋龙春

 李振虎

 庞继军

 杨景华

 王辉

 黄震

 王钟平

 刘明凯

 徐光亚

 武光良

 赵金柱

 倪新元

 彭观水

 杨荣松

 吴兰珠
  网友推荐的专科专家

 章立群

 路瑞芳

 鲁大鹏

 俞光岩

 于西佼

 王以玲

 李建军

 陈晓勇

 朱安龙

 童冠会

 梁逸超

 高如宏

 吴庆军

 王鸣军

 张代钊

 林洪生

 陈信义

 陈长怀

 蒋国庆

 李志新

 李家驹

 宋三泰

 朴炳奎

 李杰

 张西俭

 张沛霖

 武连仲

 毛德西

 吴光炯

 危北海

 魏日胞

 刘宝厚

 王辉武

 刘燕玲

 孙树椿

 郭剑华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 医生留言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2024 www.gyw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备090740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24

国医网法律顾问:王旭 律师

声明:国医网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所载药方请您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网站力求原创,源码已申请著作权,未经受权请勿复制。

部分文字信息、图片来源于其它互联网,若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