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医网 www.gyw120.com !

    医生留言  |  手机客户端  |   

 

头条   有道

中医   中药

就医指南   健康顾问

专科专家   用药指南

妇科   男科   儿科   骨科   肝病   肾病   胃病

心脑   肿瘤   风湿   皮肤   肛肠   眼科   口腔

方剂   药典

疾病   症状

健康信息   医学园地   急救

药学园地   国医家园   保健

明医   传承

名家   视点

  医学疗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 > 医学园地 > 医学疗法
 

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 吴海全

来源:吴海全   发布时间: 2012-10-10 17:03:00
  摘 要:目的:探讨面神经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运用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结果:治愈68例,占75.6%;显效12例,占13.3%;有效6例,占6.7%,总有效率95.6%。结论:中西药结合针灸疗法的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确切,治愈时间短,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面神经炎;中西药结合针灸疗法;综合疗法
 
  面神经炎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常于洗脸或漱口时发现,在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现代医学认为是由面神经管内神经水肿或茎乳孔出处炎症压迫所致,其症状为口角Z斜,闭目不全,对患者形象影响极大。传统的西医内科治疗或是单纯的中医中药治疗疗程较长,效果不确切。为了寻求面神经炎的有效治疗方案,缩短疗程,笔者进行了探索。2003~2007年采用中西药结合针灸疗法治疗面神经炎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0例患者均为本卫生站2003年4月~2007年6月接诊的门诊病人,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7~65岁,病程1 天~5年。将2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治疗,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辨证分型等方面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对就诊患者进行筛选,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居多。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 天内达到高峰。病初可有患侧耳后乳突内、耳内或下颌角的疼痛。表现一侧表情肌完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患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和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龈之间。多为单侧,偶见双侧。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又见:①茎乳孔以上影响鼓索时,应有舌前2/3味觉障碍。②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③损害在膝状神经处,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与耳廓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④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1.3 排除标准 
1.3.1 有针灸禁忌证;
1.3.2 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失认,合并心脏、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1.3.3 重度抑郁,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及药物依赖者;
1.3.4 资料不全、未按规定用药与治疗等影响结果判定者。
2 治疗方法
  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3期进行治疗
2.1 对照组:常规应用激素、B族维生素、抗病毒、扩张血管药。
2.1.1 急性期(发病1-2周):(泼尼松10mg、维生素B110mg、地巴唑10mg、病毒灵0.2g)/次,口服,每日3次。
2.1.2 恢复期(发病2周-3个月):(维生素B110mg、谷维素20mg、地巴唑10mg)/次,口服,每日3次。
2.1.3 后遗症期(发病3月以上):给予营养神经,扩展血管等治疗(维生素B6 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或者静脉点滴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等,每天1次。
2.2 治疗组:中西药结合针灸疗法。
2.2.1 西药用法同对照组
2.2.2 中药口服中药牵正散加减方,方剂组成:白附子6g、僵蚕10g、全蝎9g、荆芥12g、防风12g、羌活12g、赤芍12g、川芎12g、白芷12g、蜈蚣1条(另包研粉冲服)、地龙15g,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恢复期加水蛭粉2g、秦艽10g、北芪30g、鸡血藤30g;后遗症期加胆南星10g、半夏10g、陈皮10g、秦艽10g、黄芪30g。
2.2.3 针灸。取穴:阳白、鱼腰、太阳、攒竹、迎香、四白、地仓、颊车、颧髎、完骨、合谷。操作手法:采用华佗牌0.35 mm×40mm针灸针,进针手法轻柔,行浅刺法,行针时不进行提插捻转,静止留针,每日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50min。恢复期、后遗症期取穴手法同前。得气后接G6805电针灸仪,用疏密波,留针30 min,其中迎香透刺四白,阳白透刺鱼腰,地仓透刺颊车,进针后可稍捻转提插几次,次数控制在10次以内,静止留针,每日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50min。
2.3 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拟定。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眼裂正常,双侧鼻唇沟对称,完全恢复正常。表情自如。面部肌肉功能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眼裂较健侧稍大,但闭合功能正常。无流泪、皱眉不完全,味觉、听觉功能大部分恢复,不影响言语功能。用力鼓腮微漏气,说话或笑时口角略有歪斜。有效:口角微低,鼻唇沟较健侧为浅,人中沟仍有轻度偏斜。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3.2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3.3 治疗结果
  治愈68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67%。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治疗组在面部神经恢复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见表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   n (%)
 
分组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90 68 12 6 4 95.6%
对照组 90 37 18 12 23 74.4%
X2=44 .72     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面部神经症状恢复率比较    n (%)
 
临床症状 治疗组 对照组 P值
治疗前(n) 治疗后(n) 恢复率(%) 治疗前(n) 治疗后(n) 恢复率(%)
表情瘫痪 90 4 95.6% 90 23 74.4% P<0.01
味觉障碍 90 7 92.2% 90 32 64.4% P<0.01
听觉障碍 64 16 75% 62 20 67.7% P<0.05
外耳道感觉障碍 72 6 91.7% 70 15 78.6% P<0.05

4 典型病例
  王某 男,39岁,因坐火车着凉后左面部麻木,伴有耳后疼痛 ,听觉过敏两天,同时发口角流涎而求治,于98年11月12日入院。既往健康  查体,一般状态 良好,神清,左眼上睑闭合不全,贝尔征阳性,示齿时口角向右下,左侧额纹消失,左鼻唇沟变浅,舌味觉减退,不能辨酸辣味,不能完成吹口哨动作,左乳突部轻度压痛,余正常。头部CT检查正常,血尿常规正常。诊断面神经炎,中医诊断:口僻。按治疗组急性期治疗方法治疗:西药(泼尼松10mg、维生素B110mg、地巴唑10mg、病毒灵0.2g)/次,口服、每日3次。中药内服牵正散加减方,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针灸:取穴:阳白、鱼腰、太阳、攒竹、迎香、四白、地仓、颊车、颧髎、完骨、合谷。操作手法:采用华佗牌0.35 mm×40mm针灸针,进针手法轻柔,行浅刺法,行针时不进行提插捻转,静止留针,每日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50min。治疗7天后面部麻木症状消失,10天左眼睑基本闭合,14天能辨别味觉,18天听觉正常,25天各项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5 讨论
  面神经炎是指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称贝尔麻痹。其病因不明,亦有与病毒感染有关之说,但无确切证据。一般认为面神经本身及外周病变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其病理变化为早期面神经水肿及脱髓鞘、轴突变性等[1]。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在疾病的早期,应给予抗炎、抗病毒、扩血管治疗。在本组实验中,我们主张疾病的早期,除给予抗炎、抗病毒、扩血管治疗外,还应用中药祛风散寒,疏通经络,配以针灸轻刺,控制病情。面神经炎在中医称为“口僻”,是由于正气不足,风邪乘虚入中络脉或风痰瘀血阻滞脉络,使头面阳明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治疗原则以祛风、化痰、活血为主。牵正散加减方中:白附子辛温善祛头面之风,僵蚕长于化痰、祛络中之风,全蝎为祛风止搐之要药,配合秦艽、川芎、羌活、防风等祛风之药,半夏、陈皮、胆南星化痰开结,黄芪扶正益气,赤芍、归尾补血活血。诸药协同,可达鼓邪外出之效。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炎因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因骨性的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故压迫面神经,致面部表情瘫痪。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机制是通过针刺患部手足阳明经穴位,使面神经的颅外段的分布区得到广泛足量的刺激,改善神经营养并促进神经细胞及周围组织代谢,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刺激面部的神经分支,加速局部血液的循环,兴奋神经及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血液运行,使治疗作用明显增强。《灵枢·卫气失常》:“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便而调气”。临床研究表明,面神经炎发病早期往往是病情发展加重阶段,神经及其周围组织正处于炎性细胞浸润及水肿期,此时进行局部针刺可能加重损伤神经而直接影响疗效[2]。因此早期我们采用浅刺轻柔手法并久留针,这样既可以避免针刺对患侧面神经直接损伤,同时也可以促进面神经的修复,使其逐渐恢复功能。病程久者则风邪入里,应祛瘀除邪,疏通经脉,故可用重手法,并进行提插捻转。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久留针可以更好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针灸的疗效。
  本组实验表明,在疾病的早期,西药给予抗炎、抗病毒、扩血管治疗的同时 ,应用中药祛风散寒,疏通经络,配以针灸轻刺久留针,控制病情。在疾病的后期,西药给予营养神经,扩展血管等治疗,辅以中药活血化瘀、祛风通络,配以针灸电针兴奋面神经,使患者面神经失神经支配或部分失神经支配而神经兴奋性降低得到改善,促进面瘫恢复。在治疗同时,还应避免吹风受寒,保护眼睛,防止眼部感染。提高疗效。90例患者中,除4例因病程过长,治疗疗效不明显外,其余86例均在治疗1周后开始恢复,平均治愈时间为2个月,比传统的治疗时间短。中西药结合针灸的综合疗法治疗本病效果良好,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振华,靳瑞.《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 (2):291.
[2] 王声强,白亚平,于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若干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针灸,2003,23(6):367.
 

相关链接

 
  网友关注的专科专家

 王暴魁

 王辉武

 蒋国庆

 章立群

 李志新

 葛立宏

 邓辉

 金静愉

 林洪生

 李东平

 贾六金

 张沛霖

 朴炳奎

 陈信义

 魏日胞

 吴光炯

 陈长怀

 王坤根

 孙树椿

 鲁大鹏

 孙良佐

 武连仲

 刘宝厚

 丁书文

 于西佼

 俞光岩

 路瑞芳

 梁逸超

 米子良

 陈晓勇

 毛德西

 张代钊

 王以玲

 邓飞龙

 刘劲松

 童冠会
  网友关注的健康顾问

 尕藏久

 杨晋东

 左玉环

 雷虎成

 单晓春

 战泾燕

 杨凤明

 阿旺洛

 张军鸽

 王再贤

 郭宪章

 刘德臣

 黄震

 李佃贵

 王保辰

 刘金银

 赵金柱

 尹晓东

 刘执玉

 朱文正

 庞继军

 聂文涛

 秦瑞琳

 徐修信

 鲁沿坪

 梁红旗

 薛应中

 彭作强

 齐呈江

 张羽超

 刘明凯

 邓绍明

 李桂

 李振虎

 蒲正荣

 徐进
  网友推荐的健康顾问

 谭树保

 岱庆巴

 崔源水

 顾文忠

 管柳军

 李成耀

 龚鹏生

 王保辰

 尕藏久

 彭作强

 索旺

 张羽超

 张军鸽

 李立华

 鲁沿坪

 徐进

 卢静

 王和见

 郭宪章

 柳俊平

 阿旺洛

 蒋龙春

 李振虎

 庞继军

 杨景华

 王辉

 黄震

 王钟平

 刘明凯

 徐光亚

 武光良

 赵金柱

 倪新元

 彭观水

 杨荣松

 吴兰珠
  网友推荐的专科专家

 章立群

 路瑞芳

 鲁大鹏

 俞光岩

 于西佼

 王以玲

 李建军

 陈晓勇

 朱安龙

 童冠会

 梁逸超

 高如宏

 吴庆军

 王鸣军

 张代钊

 林洪生

 陈信义

 陈长怀

 蒋国庆

 李志新

 李家驹

 宋三泰

 朴炳奎

 李杰

 张西俭

 张沛霖

 武连仲

 毛德西

 吴光炯

 危北海

 魏日胞

 刘宝厚

 王辉武

 刘燕玲

 孙树椿

 郭剑华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 医生留言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2024 www.gyw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备090740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24

国医网法律顾问:王旭 律师

声明:国医网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所载药方请您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网站力求原创,源码已申请著作权,未经受权请勿复制。

部分文字信息、图片来源于其它互联网,若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