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医网 www.gyw120.com !

    医生留言  |  手机客户端  |   

 

头条   有道

中医   中药

就医指南   健康顾问

专科专家   用药指南

妇科   男科   儿科   骨科   肝病   肾病   胃病

心脑   肿瘤   风湿   皮肤   肛肠   眼科   口腔

方剂   药典

疾病   症状

健康信息   医学园地   急救

药学园地   国医家园   保健

明医   传承

名家   视点

  中药人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关注 > 中药 > 中药人物
 

【中药人物】王孝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来源:综合   发布时间: 2018-10-26 10:42:00
一生醉心于中医药事业 
――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王孝涛先生
 

 
  王孝涛,温州平阳人,中国著名中药炮制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荣誉首席研究员。1951年王孝涛自浙江医学院药科(现浙江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毕业,进入卫生部“中央卫生研究院”参与筹建“中国医药研究所”开始至今,从事中医中药科研事业已经有60多年了。他先后编纂出版了十几部中药炮制学专著,先后发表110多篇专业论文,获得过很多重量级的奖项。如今他尽管已是白发苍苍,但他对中药研究事业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80多岁时,我每周都会去一次单位,如今腿脚不甚方便,徒弟们便常到我的寓所来,我就指导他们。”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王老如同他喜欢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春蚕一样,总是不知疲倦地为他所热爱的中医药事业尤其是中药炮制事业奉献全部的努力和心血。


  志士出寒门 奋进成贤才
  1928年6月,王孝涛出生于平阳南湖乡鹿角山村的一个中医世家。据王老先生介绍,王家世代务农,到了他祖父一辈时,祖父向邻村一位姓吴的乡郎中学会了眼科技术,在村里开了个小药铺,平时给人看看病,赚点诊费药钱,后来祖父将手艺传给了王孝涛的父亲,于是王孝涛的父亲便坐店看病,母亲则协助配药。受家庭的耳濡目染,幼时的王孝涛知晓了许多与医药有关的民俗,了解了不少中医药知识,对治痢的凤尾草、消疮疖的黄蜀葵、金银花等有所初晓,也看到了中医是如何治疗疾病,中药是如何炮制、制剂的。
  “小时候,我看到父亲在手掌中摆放绿豆、豌豆、蚕豆等大小不同的豆类给患者辨认,测试患者视力,我也常模仿大人,拿豆类请小朋友辨认来测试视力,这是我小时候常玩的游戏。”王老说。
  不过,随着父亲的早逝,王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王孝涛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王孝涛的大姐、三弟、四弟和妹妹都只读到小学毕业,而他在读好高小后,家族里的长辈们商量着让身体强壮的王孝涛留在家里干农活,以维持家里的生计。这个决定对于王孝涛无疑是晴天霹雳,他希望能够继续上中学,于是他找曾多次帮助他交过学费的大姐夫商量如何是好,姐夫给他出主意:“你如果一定要读书,就努力复习,考个好成绩,报考省里学校的公费生。”王孝涛倍受鼓舞,随后的日子,他夜以继日,闭门苦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孝涛成了当时省立温州中学初中部的公费生。被分配于温中青田分校念书。
  1944年王孝涛考入浙江联合高级中学(现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目睹当时官场的贪污腐败,王孝涛与班里的同学积极参加浙江大学主办的著名爱国人士、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爱国演讲,并参加1946年马先生倡导的“反对开放内河航运权”游行抗议活动。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同时,王孝涛不忘一个学生的本分,这期间他总是“晨起鸟啼前,晚卧人静后”,刻苦地学习。
  1947年高中毕业,王孝涛报考了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因为他自幼就怀着“为民请命”的梦想。然而当他从上海考试回来,同学傅家铫告诉他“我已经替你报了浙江医学院了。”王孝涛说:“我不学医,我怕死人。”傅家铫说:“那你陪我考吧!”王孝涛答应了。有意栽花花不成,新闻系落榜生王孝涛考上了浙江医学院。为避免和尸体打交道,他申请了药科专业,从此走上了虽不是他自愿选择,却成了他终身事业的药学道路。
  王老介绍,浙江医学院是全国最早的一所有留学归国人才担任药科教授的学校,名师荟萃,人才济济。药科学制五年,高年级后药科分四个专业,即生药、药剂(制药)、分析和药化。王孝涛被分到生药专业,当时只有两名学生,而教师有助教、讲师、教授二十多名。分专业是为学生减轻负担,但生药系反而增加了两门课程,即粉末生药学和药植栽培。粉末生药课由留学法国的生药学家叶三多担任,药植栽培课由浙江农大的老师兼任,制药工程学由留美的制药工程学家胡君美担任。这些课程为王孝涛日后从事生药学和中药炮制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1951 年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进入了中央卫生研究院工作。
  科研万里路 深研炮制门
  在工作期间,王孝涛非常幸运,得到过曾当过毛主席保健大夫的瞿宪文瞿老“一对一”的教导,他认真学习了党的中医政策和毛主席对中医药工作的系列指示,以及瞿老在革命时期用中草药保健的经验,很快地使他明白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道理。由此他响应党的号召,为自己立下“献身于中医药事业”而奋力工作的志愿。
  1954年他服从组织安排调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配合筹备中药研究所及生药研究室、标本室和苗圃等,从事地道药材的品种质量研究。他多次深入产地,首次澄清了国产当归、甘草的品种等问题。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本草学、炮制学和方剂学等课程,这些学习为他以后开展中药炮制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8年,为加强继承发展传统中药炮制的科研工作,院里决定由王孝涛负责筹建“中药炮制研究室”。王孝涛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入手进行工作:一是向古人学习,整理历代有关炮制的重要文献资料;二是向今人学习,调查当代老药工的炮制经验。于是在他的带领下,炮制室人员深入北京、天津、苏州、上海、杭州、武汉、广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的中药饮片厂,总结老药工师傅现行的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与经验,首次将近400年来仅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传统生产技术记载为文字资料。
  王孝涛和同事们到饮片厂车间向老师傅学习炮制技术。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古代医药工作者和劳动人民创造的,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各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炮制特色,各种饮片为了不同的治疗需求也有不同的炮制方法,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中药饮片炮制多属于私人生产经营,自家的传统制药技术,在各种药厂之间是处于相互封闭状态。所谓中药饮片厂实际上就是私人作坊,生产条件很差,工艺很原始,空气中弥漫着粉尘,又热又脏,王孝涛和同事们白天像小学生一样向药工师傅们学习,抢着干重活脏活,晚上把白天看到的记录下来,整理出来,第二天带上写的东西再向老师傅请教,核实记录是否准确。王孝涛告诫同事们,一定要放下架子,不要以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就了不起,不要指手画脚,要虚心向老药工学习。就这样,王孝涛和同事们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根据中医理论和用药特色,提出以“并同存异”的原则进行综合整理,汇编成《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一书。
   王孝涛又与同行协作,完成了《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专著,该书较系统地整理了上自《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时期,下至清代的大量医著中有关中药炮制的技术资料,按年代先后编排汇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和《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两本书是对古、近代中药饮片炮制研究较为全面的专著,也是现代最早的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著作,为全面继承中药泡制学术遗产做出了贡献。
  为完成这两部著作,王孝涛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长时间伏案工作,致使他的第四、第五颈椎滑脱,难以低头。为了能够早日完成工作,他在办公桌下面垫了一个一尺多高的旧木箱,再将稿子竖起来校对,就这样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



  创建新学科 非遗传承人
  王老说,华夏自有炮制学。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创立一门新学科的主张。王老说,中药炮制是我国制备优质饮片的一门原创性的传统制药技术,是在中医临床辩证用药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中医临床传统采用饮片入药组方,也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这与西方医学采用单一生药入药有较大的差别。当前只有《中国药典》收载了中药饮片为法定药品。而当时现代药学还没有相应的学科,50年代,各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药系虽然列有由中药老师傅讲授的中药饮片炮制这门传统制药技术,但是在中医药界的老师、教授对这门技术的学科归属,认识很不统一。是将该技术归于生药学还是归于中药制剂学科,时有争论。当时王老师正考虑这门技术的特色,能否建立一门新学科。他查阅相关学科分列的文献,赞同“分科是形式,主要决定于内容”的见解,根据中医传统是采用饮片入药组方的辨证用药的特色和具有丰富的、独特的炮制技术内容,既有别于生药(药材)学科,又有别于中药制剂学科的内涵,饮片也正是制备中医成方制剂的原料药(处方药),大胆提出了完全可以创立一门中药炮制新学科的主张。在他和同事、同行们的努力下,在一次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武汉会议上通过了中药炮制单列新学科。此后王老就完善炮制新学科的科研对象、目的、科研途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等内涵,有开始新一轮的工作。
  为培养炮制学科的接班人,从1978年起,王孝涛开始招收中药炮制学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991年当选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以师带徒方式,尽心培养中药炮制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并为“全国中药炮制师资进修班”、石油化工部“西药学中药班”、北京军区的“中医中药学习班”,以及日本、朝鲜、越南、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留学生、进修生讲授中药炮制课程,培养中药人才。为表彰他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所做出的贡献,1994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目前,王孝涛的弟子中,有许多人已成长为中药炮制的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原任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中药炮制、制剂教研室主任的于留荣是王孝涛培养的全国第一个炮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中药师的查文清,一直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制剂生产及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等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博士研究生李春兴(台湾),现任台湾中西整合学会监事长、台湾养生学会秘书长等职。博士后学术经验传承人曹晖,一直从事中药材、饮片DNA指纹分析研究,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多次荣获国家及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优秀论文等诸多奖项。2007年获中华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王孝涛的弟子当中也有从事饮片生产和制药工业的一线骨干人员,吴玢和付静是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在中药炮制技术及配方颗粒的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目前他们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江云是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为中国首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重要饮片生产企业。
  “我很想为家乡的中药炮制技术的推广做点事情,譬如培养技术新人。”王孝涛曾在接受温州日报记者金辉的采访时这样说过。

  献策兴国医 豁达寿而康
  1983年以来,王孝涛连任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及第八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在1984年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王孝涛牵头提出了由国家组织编纂“中华新本草”的提案。很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这项提案列为重大科研课题,并立即动手组织全国60多所高等医药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500多人开始编写。王孝涛任副总编兼中药炮制部分编委会主任。
   1999年,集中华医药大成的《中华本草》问世,洋洋30卷,计2800多万字,收录中药8980味,配置插图8942幅。这是一直让王孝涛深感快慰的成就,因为自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以后,400年来中国没有一部新的本草学专著。虽然中药的品种、药理、理论等方面出现了很多很好的研究成果,但只能散存在各处,不成体系,不能为大家共同分享。至今他仍在感叹:“盛世修本草,此言不虚也。”
  王孝涛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提案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从那以后,每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王孝涛都至少要准备两个提案,争取一次大会发言。依法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依法管药造福于民、医药结合振兴中医中药、保护修复和利用本草古籍、依法治理规范中医药专业市场、修订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开发民族药和道地中药材……20年间,在历次全国政协会上,王孝涛共递交了70多件提案和10多篇大会发言稿。
  “提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提提案就要更慎重认真。”王孝涛说。虽家在北京,每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他总在报到第一天就入住驻地,认真准备提案。由于右眼失明,他几乎是脸贴着桌面认真工整地誊写提案。他说,提案不是仅仅提问题,而是替国家想办法,要找到解决的方法,给党和国家各级机构建言献策,“自然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要下一番苦功了。”
  而在日常生活中,王老是一位豁达淡泊之人。他说要想长寿,则要在精神方面加强修养,好话坏话都要听。对于别人的批评,他认为这是自己有人缘,受到他人关心,自己肚量大, 他人才愿意批评。对于荣誉,他认为都是身外之外。对于物质享受,他从不去追求。一次年迈的姐姐来北京看他,见他工作忙又要自理生活,心疼地说“走吧,跟我回老家。我一个星期赚的钱够你一个月挣了,我能养得起你。”王老说:“不行啊,我已是交给党和国家的人了,我所学、所研究都是为了国家啊,怎么能够贪图享乐呢!”在为人方面,王老对待有声望地位的人和普通百姓都一视同仁。他说,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熟悉他的人还常见到他与门卫说笑,同研究生“称兄道弟”。
  “王老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他的一只眼睛因为过劳已经失明,他幽默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王一目,暗喻‘了然’之意,还刻过一个‘一目翁’的印章与我分享。他在85岁左右学会了发短信,在换了智能手机后,又很快学会了用微信。2016年启动《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的修订时,我去向老爷子汇报时说,此次修订,会借助电脑软件来编校,在修订书稿的同时,形成相关数据库。老爷子一听,特别高兴,当即表示完全赞同,并在之后不久,专门找我半天时间跟我讨论:要与时俱进呀,请你们年轻人给我讲解一下,什么是大数据,什么是云平台……”王孝涛传承人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张志杰说。
   “王孝涛先生德高望重,淡泊名利,为人淳朴、敦厚、诚信。有长者之风,他崇高的师德风范为同行所钦佩,为后辈所爱戴。王老师时刻关注着炮制学科与饮片行业的发展,他在中药炮制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和鞠躬尽瘁、奋斗不息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后人,这份精神也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宝贵财富。”王孝涛的徒弟曹晖等人曾撰文如此表述。
  “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善于传承和发展自己优秀主流的传统文化,希望中医药文化可以持续发展,为世界全人类造福!”电话里,王老满怀期待地表示。文/吉水(本文参考了《中华中医昆仑·王孝涛卷》《雁来声远——王孝涛老师学术生涯》等书籍,温州市中心医院尤荣开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链接

 
  网友关注的专科专家

 王暴魁

 王辉武

 蒋国庆

 章立群

 李志新

 葛立宏

 邓辉

 金静愉

 林洪生

 李东平

 贾六金

 张沛霖

 朴炳奎

 陈信义

 魏日胞

 吴光炯

 陈长怀

 王坤根

 孙树椿

 鲁大鹏

 孙良佐

 武连仲

 刘宝厚

 丁书文

 于西佼

 路瑞芳

 俞光岩

 梁逸超

 米子良

 毛德西

 陈晓勇

 张代钊

 王以玲

 邓飞龙

 刘劲松

 童冠会
  网友关注的健康顾问

 尕藏久

 杨晋东

 左玉环

 雷虎成

 单晓春

 战泾燕

 杨凤明

 阿旺洛

 张军鸽

 王再贤

 郭宪章

 刘德臣

 黄震

 李佃贵

 王保辰

 刘金银

 赵金柱

 尹晓东

 刘执玉

 朱文正

 庞继军

 聂文涛

 秦瑞琳

 徐修信

 梁红旗

 薛应中

 鲁沿坪

 彭作强

 齐呈江

 张羽超

 刘明凯

 邓绍明

 李桂

 李振虎

 蒲正荣

 徐进
  网友推荐的健康顾问

 谭树保

 岱庆巴

 崔源水

 顾文忠

 管柳军

 李成耀

 龚鹏生

 王保辰

 尕藏久

 彭作强

 索旺

 张羽超

 张军鸽

 李立华

 鲁沿坪

 徐进

 卢静

 王和见

 郭宪章

 柳俊平

 阿旺洛

 蒋龙春

 李振虎

 庞继军

 杨景华

 王辉

 黄震

 王钟平

 刘明凯

 徐光亚

 武光良

 赵金柱

 倪新元

 彭观水

 杨荣松

 吴兰珠
  网友推荐的专科专家

 章立群

 路瑞芳

 鲁大鹏

 俞光岩

 于西佼

 王以玲

 李建军

 陈晓勇

 朱安龙

 童冠会

 梁逸超

 高如宏

 吴庆军

 王鸣军

 张代钊

 林洪生

 陈信义

 陈长怀

 蒋国庆

 李志新

 李家驹

 宋三泰

 朴炳奎

 李杰

 张西俭

 张沛霖

 武连仲

 毛德西

 吴光炯

 危北海

 魏日胞

 刘宝厚

 王辉武

 刘燕玲

 孙树椿

 郭剑华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 医生留言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2024 www.gyw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备090740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24

国医网法律顾问:王旭 律师

声明:国医网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所载药方请您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网站力求原创,源码已申请著作权,未经受权请勿复制。

部分文字信息、图片来源于其它互联网,若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