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医网 www.gyw120.com !

    医生留言  |  手机客户端  |   

 

头条   有道

中医   中药

就医指南   健康顾问

专科专家   用药指南

妇科   男科   儿科   骨科   肝病   肾病   胃病

心脑   肿瘤   风湿   皮肤   肛肠   眼科   口腔

方剂   药典

疾病   症状

健康信息   医学园地   急救

药学园地   国医家园   保健

明医   传承

名家   视点

  中药人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关注 > 中药 > 中药人物
 

【中药人物】梅全喜:重视艾叶文化宣传 推进艾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发布时间: 2021-04-19 14:13:00
  艾叶是一种常用中药,也是一种民俗用品,是中医药文化的代表符号。远古时艾叶被用于取火及保留火种,后来艾叶成为端午节的一个民俗用品,发展出熏艾烟、洗艾澡、饮艾酒、食艾糕等,并逐步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和治病等方面。
  至今,艾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数百亿体量的健康大产业。
艾叶的药用历史
  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诗经》就载有艾,战国时期诗人屈原撰写的长诗《离骚》中也提到艾,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了,这种应用当然是以医药用途为主。
  艾叶真正用于治病的记载是成书不晚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金匮要略》附方中有两个用艾的处方。
  梁·陶弘景《名医别录》一书对艾叶的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唐·孟诜《食疗本草》最早介绍了艾叶的食疗方法及作用。宋·苏颂《图经本草》是最早对艾叶生药学内容有较全面记载的专著。
  明代李言闻、李时珍父子对艾叶研究颇为深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艾叶的植物形态有详细描述,对前人论述艾叶性寒和艾叶有毒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和指正,并附用艾叶治病的单、验方52个,是收载艾叶附方最多的本草专著之一,为推动和指导艾叶的应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清代对艾叶的研究及应用也十分重视,《本草备要》《本草从新》《本草术钩元》《本草求真》《植物名实图考》等本草著作均收载艾叶。
  艾用于灸法的历史也很早,《五十二病方》中记载艾的两个应用方中就有一个用于灸法。《灵枢》一书中灸法也是用艾叶作材料,《灵枢·经水》有“其治以针艾”的记载,可见这时已将“艾”作为“灸”的代名词。
艾叶的现代研究
  近代,业界对艾叶的研究和应用更全面深入。在艾叶的品种、成分、药理、制剂、临床应用研究,以及艾叶综合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许多新进展。
  在品种方面,除以正品艾叶为主要使用品种外,还有不少地区将艾蒿、野艾蒿、魁蒿作为艾叶使用。此外,还有少数地区将菊科蒿属多种植物如宽叶山蒿、天山艾、蒙古蒿、辽东蒿、秦岭蒿、矮蒿等混作艾叶使用。艾蒿、野艾蒿、魁蒿因历史原因,可视为艾叶的代用品。

郝丰超 摄(拍摄地:湖北蕲春)
  在艾叶品质方面,大量研究证明,艾叶以挥发油、黄酮、醇溶性浸出物及微量元素含量、燃烧放热量等维度作为指标判断,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湖南等地的艾叶质量较好。艾叶采收期研究显示,以艾叶的挥发油和醇浸出物含量以及艾叶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多少为指标,艾叶的采收期以端午节前后(5~6月)最为适宜。
  在艾叶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黄酮、甾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其中艾叶油为艾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平喘、镇咳、抗菌、镇静等多种药理活性。鲜艾叶与陈艾叶的化学成分有所不同,其药性也有区别。
  在药理作用研究方面,众多的药理实验已证明艾叶有抗菌、抗病毒、抗支原体及衣原体、抗炎、平喘、镇咳、祛痰等作用。从而使艾叶的应用范围在传统基础上有较大扩展,并为艾叶的扩展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
  在艾叶制剂方面,传统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酒剂、熏洗剂、香囊剂、灸剂等,现已发展到胶囊剂、气雾剂、片剂、合剂、洗剂、茶剂及油剂等新剂型,从而提高艾叶疗效、降低副作用、方便使用。

郝丰超 摄(拍摄地:湖北蕲春)
  在现代临床应用方面,艾叶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消化道系统疾病、风湿痹痛类疾病等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灸法是艾叶应用的主要方面,实验证明艾灸具有增强免疫、护肝、防治脑血管疾病等作用,还具有抗溃疡、促消化、镇痛、解热等作用。
  国内在艾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艾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曾开发出蕲艾蚊香、艾叶牙膏、艾叶浴剂、艾叶油香精、艾蒿枕、无烟艾条等系列产品。近几年,艾阴洁皮肤黏膜抗菌洗剂、艾叶健肤沐浴露、艾叶除菌香皂、艾叶健肤花露水、艾叶抑菌洗手液等产品也陆续面世。初步统计,以艾叶为原料研制生产的艾叶产品有艾灸养生、洗浴保健、熏蒸消毒、清洁喷雾、外敷保健、日用保健品、中间体提取、艾疗器械、保健食品、饮料添加剂以及动物饲料等18大类800多种产品,年产值达数百亿元。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艾文化的普及,除了过去知名的艾叶道地产地湖北蕲春(蕲艾)、河南南阳(宛艾)、河南汤阴(北艾)等在积极发展艾产业外,一些新的地区如河北馆陶(彭艾)、湖南安仁(神农艾)、山东潍坊(潍艾)等也积极加入艾产业发展队伍中来,这些地区的政府和民间都对发展艾产业有极高热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艾叶种植、生产加工、研发与推广应用,也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艾产业发展建议
  艾草、艾灸在防病治病、保健美容等方面的作用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以艾为原料开发出的系列产品与健康养老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日用品工业等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介入到艾产业的发展中来,这是一件好事。但一窝蜂上马项目可能会导致一些乱象,笔者作为一位研究艾叶40余年的研究者,对目前艾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议。
  要有全局整体观念。
  从目前各地的艾产业发展来看,基本上都缺乏一个全局整体观念,一些地方过热,如蕲春,可以说是人人都在从事艾产业,重视艾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忽视艾叶种植栽培,而本地的艾叶资源就那么多,这样势必造成以次充优、以非道地艾叶冒充道地艾叶的情况。还有一些地方则不够重视,如汤阴,历史上是著名的北艾道地产地,但现在产业推动力度不够。
  注重地域品质差异。
  现在全国多地都在发展艾产业,但有些在积极发展艾产业的地区并不主产艾叶,还有些地方发展的艾叶甚至不是正品艾叶,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把当地的艾产业做大做强是不可能的。艾叶主产地主要在中部地区,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艾叶的优质产地也是在这些地区,在这些地区发展艾产业有资源和品种优势。西北地区所用的艾叶主要是魁蒿,岭南地区所用的艾叶主要是五月艾,这些品种与正品艾叶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上具有较大差别,因此用这些品种来发展艾产业不太合适。
  做好品牌宣传工作。
  要扩大艾叶的宣传、销售,提高艾叶的知名度。湖北省蕲春县十分重视蕲艾产业的发展,把发展蕲艾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蕲艾产值逐年上升,蕲艾的质量和知名度都已稳坐全国前列。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做好艾产业的品牌宣传工作,如河南南阳的“宛艾”、河北馆陶的“彭艾”、山东潍坊的“潍艾”等这些地方的品牌宣传工作做得较好。
  着力扶持龙头企业。
  发展艾产业还要培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目前艾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建议各地选择几家产品开发能力强、管理规范、产品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重点扶持,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倾斜,面向全国、全世界招商,引进先进技术,引进战略合作者,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成就知名品牌。
 
  重视科技创新。
  发展艾产业也要重视科技创新,目前的艾产品虽然有一定市场,但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缺乏科技创新、缺乏技术含量,这样的产品价值不高、生命力不强。因此,艾产业要做强做大,艾叶企业就要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投入科技产品的研发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研发新工艺,使艾产品既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独特性和有效性,也能更好地体现绿色、有机、自然、低碳等特点,使艾产业具备长远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加强品质监管工作。
  从目前的艾产品市场现状看,各地艾加工生产企业较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产经营中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更有甚者是少数不法企业及个体作坊片面追求利润,这会损害艾产业的整体形象。应加强监管工作,防微杜渐,确保艾产业规范化发展。
  重视艾文化宣传。
  艾叶既是一味临床常用中药,也是一种民间常用的民俗用品,应用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发展艾产业一定不能忽视文化。文化与产业同频共振是艾产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做艾产业首先就要宣传艾文化,让全世界都来了解艾文化,接受艾文化,到最后都喜欢艾文化。达到这样的效果,艾产业就会自然而然强大起来。

作者简介:

  梅全喜 男,1962年5月生,1982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药专业,现任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药学部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中药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师协会中药临床药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鲜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广东省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院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梅全喜教授长期从事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地产药材研究开发以及本草与药学史研究工作,特别是中药临床药学及中药安全合理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在全国各地做“中药安全合理应用探讨”和“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开展思路”等学术报告及讲座近200场,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中药临床药学》专著,牵头发起成立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组织发起编写中药临床药学系列教材一套16本,并担任这套教材的第一本《中药临床药学导论》的主编,为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发挥积极作用。作为负责人先后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研讨班”、“毒性中药饮片应用管理研讨班”和“中药临床药学培训班”等多项。近年来,先后带教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名,研制出医药新产品1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多项。主编出版中药专著50多部,在国内外医药杂志上公开发表中药研究论文300多篇。
 

相关链接

 
  网友关注的专科专家

 王暴魁

 王辉武

 蒋国庆

 章立群

 李志新

 葛立宏

 邓辉

 金静愉

 林洪生

 李东平

 贾六金

 张沛霖

 朴炳奎

 陈信义

 魏日胞

 吴光炯

 陈长怀

 王坤根

 孙树椿

 鲁大鹏

 孙良佐

 武连仲

 刘宝厚

 丁书文

 于西佼

 路瑞芳

 俞光岩

 梁逸超

 米子良

 毛德西

 陈晓勇

 张代钊

 王以玲

 邓飞龙

 刘劲松

 童冠会
  网友关注的健康顾问

 尕藏久

 杨晋东

 左玉环

 雷虎成

 单晓春

 战泾燕

 杨凤明

 阿旺洛

 张军鸽

 王再贤

 郭宪章

 刘德臣

 黄震

 李佃贵

 王保辰

 刘金银

 赵金柱

 尹晓东

 刘执玉

 朱文正

 庞继军

 聂文涛

 秦瑞琳

 徐修信

 梁红旗

 薛应中

 鲁沿坪

 彭作强

 齐呈江

 张羽超

 刘明凯

 邓绍明

 李桂

 李振虎

 蒲正荣

 徐进
  网友推荐的健康顾问

 谭树保

 岱庆巴

 崔源水

 顾文忠

 管柳军

 李成耀

 龚鹏生

 王保辰

 尕藏久

 彭作强

 索旺

 张羽超

 张军鸽

 李立华

 鲁沿坪

 徐进

 卢静

 王和见

 郭宪章

 柳俊平

 阿旺洛

 蒋龙春

 李振虎

 庞继军

 杨景华

 王辉

 黄震

 王钟平

 刘明凯

 徐光亚

 武光良

 赵金柱

 倪新元

 彭观水

 杨荣松

 吴兰珠
  网友推荐的专科专家

 章立群

 路瑞芳

 鲁大鹏

 俞光岩

 于西佼

 王以玲

 李建军

 陈晓勇

 朱安龙

 童冠会

 梁逸超

 高如宏

 吴庆军

 王鸣军

 张代钊

 林洪生

 陈信义

 陈长怀

 蒋国庆

 李志新

 李家驹

 宋三泰

 朴炳奎

 李杰

 张西俭

 张沛霖

 武连仲

 毛德西

 吴光炯

 危北海

 魏日胞

 刘宝厚

 王辉武

 刘燕玲

 孙树椿

 郭剑华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 医生留言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2024 www.gyw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备090740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24

国医网法律顾问:王旭 律师

声明:国医网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所载药方请您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网站力求原创,源码已申请著作权,未经受权请勿复制。

部分文字信息、图片来源于其它互联网,若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