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医网 www.gyw120.com !

    医生留言  |  手机客户端  |   

 

头条   有道

中医   中药

就医指南   健康顾问

专科专家   用药指南

妇科   男科   儿科   骨科   肝病   肾病   胃病

心脑   肿瘤   风湿   皮肤   肛肠   眼科   口腔

方剂   药典

疾病   症状

健康信息   医学园地   急救

药学园地   国医家园   保健

明医   传承

名家   视点

  健康访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 > 健康信息 > 健康访谈
 

——访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

来源:《中华儿女杂志社》周生文   发布时间: 2021-09-10 14:02:00
博古通今通岐黄  德学双馨传华夏
——访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

   如果说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那么打开中医宝库这把钥匙的正是那些成千上万为中医继承、发展、创造、捍卫而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坚守者和前行者们,温长路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
  温长路先生是国内多所中医药大学的客座教授、中医主任医师;他治学严谨、博闻强识,拥有恢弘的知识体系、让人叹为观止的知识储备,被认为是“专家中的专家”,已发表论文100多篇;他德学双馨,心系苍生,长期策划、主持并参与全国范围内的中医药文化普及与学术传播活动,作各类讲座及学术报告600多场(次)。
  温长路先生是作家、诗人,已创作文史哲及科普类文章2000余篇,出版著作100种(包括文学集3册)——他是被社会公认的中医学家、养生学家和文化学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委员会专家,中国科协全国首席健康传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捍卫中医,为民族健康尽心出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温教授对总书记的讲话深有感触:“中医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既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引擎,能够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防治慢性病,是中医的强项,也是中医切入社会需求、切入国家医改的主要途径,有太多的表现空间。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对疾病的干预前移,是超前的健康管理意识,对降低发病率、减少疾病痛苦、节约卫生资源、增加健康指数、增强国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怎样让中医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取得发展并造福中华民族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是传播和普及。温教授说:“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知识普及,是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和科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这一工作,拉近了专家与大众、中医药学术与普及的距离,其效果是其他传播方式不能取代的。如今,健康中国建设正在提速,中医遇到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也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传承中医,时不我待。如何进一步取得老百姓对中医的信任、信赖、接受、使用,是未来中医事业面临的新考验。”
  为了捍卫中医价值、传播中医文化,温教授每日都很忙碌,参加培训活动、科普活动,撰写科普、学术、临床、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文章,日程表都排到两年后了。难能可贵的是,温教授的书、文章,都是自己用心血写出来,自己在键盘上一字一字敲出来的。他认为,自己反复嚼过的东西才有味道,因此从不要学生或别人代笔。
  温长路教授是当代中医的一个符号,是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的重要专家,也是中医文化推广的领军人物,他用自己的行动在捍卫中医价值,筑牢中华民族的健康长城。他说:“中医坚持固本守真,但并不固化护短。捍卫中医的价值,并不是要拒绝吸收科学发展的成果,更不能狭隘地认为西医不如中医。人的健康需求和疾病的无限性与医学认识活动的有限性,决定了医学的多元性。全球时代的医疗保健体系,必然是不同医疗文化体系的对话与互补;当代中国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必然是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优势互补、通力合作的结果。”他在许多重要的场合都呼吁:“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是国情决定、国策确立、国计需求、民生选择的基本方针,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人类发展进步的共同目标出发,中西医都需要有更多的大度、包容、团结精神,都不能闭上一只眼睛看对方、看世界。如何正确看待对方、评价对方,实现互学互补、扬长避短,是两个学科都必须要正确认识、理智对待的问题。在处理中西医关系上,要秉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态度行事。”
 
聚焦科普,为中医传播奔走呐喊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温教授在从事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的同时,始终坚持把中医文化和科学普及工作作为自己肩负的崇高使命,一心为提高国民的健康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参与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的全过程,并应邀参加了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培训工作,为全国培养了数千名宣讲专家。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学校、工厂、农村、军队、社区,还走到过世界上的十几个国家。渊博的知识,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演讲风格让他受到特别欢迎,圈粉无数。
  有人劝他不要太拼命,他说:“我国居民健康状态和养生状况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甚至是比较严重的。截至2017年年底,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只有13.39%,即每100个15岁至69岁的人群中,仅有不到14人具备基本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因此,必须依托中央‘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加快中医健康养生知识普及的步伐,加强全民健康素养的提高。这个工作干好了,可以为老百姓自己和国家节省多少医药费啊!事关国计民生,我们的脚步不能停!”
  很多人对科普工作的价值认识不足,认为做科普是行外事。温教授说:“科学的普及和创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19年7月15日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明确把‘普及健康知识’作为基本路径,部署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健康知识普及的重视。国家还专门颁布了《科普法》,把每年9月的第3个礼拜天定为全国科普日。民族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普、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科普,科普是关乎国家发展和前途的大事。在发达国家,要当院士先做科普;在中国,更要加快这个步伐。”
  还有人把科普想的太简单,认为科普是“小儿科”。温教授说:“要做好中医药知识传播活动、写好科普文章并不容易,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灵活的表现形式、生动的表达艺术,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才能摸索出一条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路子来。一个稿子讲遍全国的做法不可取,一定要在掌握常法的基础上学会变法,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讲出适合他们不同要求的新内容。科普表达水平与学术水平不能同日而语,学术水平高的专家不一定就能写出最好的科普作品。”
  对具体怎样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工作,他有着高屋建瓴的见解:即必须坚持方向求稳、文化求本、学术求真、表述求亲的原则,不能迎合一些媒体的兴趣把道理说玄了,不能迎合一些受众的心理把正理说偏了,不能迎合一些企业的需求把医理说歪了。他的许多观点,被政府有关部门作为文化科普宣传的导向和被众多从事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工作的人奉为行为准则。
  温教授引用《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的观点,说精神、饮食、环境、运动、药物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五个主要因素:“精神是人体健康的支柱,支柱不能倒;饮食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基础不能垮;环境是人体健康的条件,条件不能差;运动是人体健康的动力,动力不能少;药物是人体健康的保障,药物不能缺。药物在维护人体健康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是肯定的。但作为人类的选择,它是一个危险的朋友,不得已不交。”
  在日常生活中养生,要把握什么样原则呢?温教授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中医养生的基本法则;以顺为养,是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顺应自然、顺应社会、顺应生活、顺应自我,做到随心,根据人的心理状况;随意,根据人的思想活动和要求;随缘,根据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及人在这些范围内活动的需求;随时,一年四季的养生方法各不相同。能把这些做好了,养生就基本圆满了。”
  他极力反对刻意养生和过度养生,强调“养生防病,是获得健康的积极手段,是中医的强项。中医不提倡刻意养生,甚至反对刻意养生。中医给养生的定义是,养生就是建立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良好的生活方式。”
  有人问起他何以年逾古稀却依旧身体康健、精力超人,温教授说他的秘诀很简单:“三餐粗茶淡饭,天天手不离书。没心没肺,憨吃憨睡!”他还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老憨”,这“憨”所体现出的不正是中华文化中大智若愚、以顺为养的思想吗?
 
手不释卷,读出来的大医大儒
  温教授在学界以博学著称,拥有宏伟的知识体系,称得上是“行走的图书馆”。这主要是因为他自幼好学、善学,手不释卷又博闻强识。
  他当过兵,当过医生、教师、行政领导,个人经历十分丰富。但无论做什么、无论在哪里,有一个习惯始终伴随他一生,那就是读书学习。他的家中专辟了两间房子放书,但还是堆放不下,客厅、卧室、卫生间到处都是书。他一生有过教书、写书、编书、审书、评书的多种经历,他从骨子里是真正的读书人。
  他自幼迷恋文学,小学能接触到的书太少。上了中学,他如饥似渴地冲进校图书馆,把一排排的书都读了个遍;后来觉得不过瘾,就到藏书较多的县图书馆借书来读,被大家称为“书虫”。他读的书很广,从《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诗刊》《奔流》等几十种文学杂志到小说、散文、哲学、历史等,都是他选择的对象。
  老师总是喜欢爱读书的学生,语文老师见他如此好学,就有意对他栽培,勤加指点,让他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从13岁起,他开始陆续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文章,县广播站也常常播出他的作品。“大跃进”中他被选去当宣传员,天天写诗,被大人们称为“小诗人”。
  参军后,他被视为军中的“知识分子”,没当几天基层战士就当上了专业创作员,负责部队文艺宣传队的节目创作。部队请了不少文学专家来指导他们的创作,对他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极大帮助。他编写出朗诵词、快板剧、三句半等多种形式适合战士观看的节目,受到大家的好评。他的许多作品被搬上舞台、荧屏,还屡次获奖。
  自幼的文学梦,对温教授的医学道路帮助很大,他正是凭借者这个追求、凭借着很深的古文造诣,打开了中医宝库的大门。温教授对古代典籍非常熟悉,演讲、写作时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毫不费力。这对有志于中医事业的人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不懂古汉语就啃不动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就很难成为高级中医人才。
  除了医学专业书籍,温教授还大量阅读文字学、历史学、哲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书。他说,中医是关系人生命、生存、生活的科学,与诸多学科都有割不断的联系,读这些书可以提高对中医学的广泛认知和理解深度,对一个中医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几十年的生涯中,无论工作性质和环境如何变,他始终没有放弃文学创作,散文、小说、剧本他都有所尝试,尤善于用诗歌来表达人生感悟。他推出的文学集《文苕文踪》《国学养生丛书》和诗歌集《诗苑趋步》《桑榆唱晚》,文风清新细腻、诗风昂扬激越,饱含着对国家深沉博大的爱和对生活的透彻领悟,读来既催人奋进,又发人深思。
  看到我国嫦娥1号登月成功,他写下了“泪雨交加万千歌,蟾宫折桂梦终圆”(《贺嫦娥1号登月成功》)的诗句;目睹北京奥运会开幕,他抒发了“桂序风轻走,乐翻丹凤城”(《千秋岁•奥运梦圆》)的激情;见证大陆与台湾实现“三通”,他发出了“风浪不挡天红彤,血脉一体根相同”(《喜闻大陆与台湾间“三通”成真》)的感慨……
  他曾使用过“靶犁钢”“文苕”“寓愚”的笔名,第一个是与他的家乡“八里岗”的谐音,又含有服务“工农兵”的寓意;第二、三个从字面上看是傻子、愚钝的意思,显然是他自谦的表达。他先后用这些笔名发表了大量的政论、文论和学术文章,一辈子都在与文字打交道。
  如果你以为整天泡在书堆里又上了年纪的温教授会跟不上时代,那你大错特错了;温教授有一颗年轻的心,对新事物永远敞开怀抱,不仅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写作办公,更能玩转微博、微信。他有自己的微信号、头条、健康自媒体,还连续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一万多条科普信息,有一批忠实的拥趸。
 
扎实做人,铸就不一样的人生
  了解温长路先生的人都认为,他一生走过的路是不平凡的。他的学生马献军教授说:“老师的一生是个传奇,从草根成为国家知名专家,是用血和汗凝成的,是他智慧与辛勤的结晶。”著名文献学专家许敬生教授说:“他既是中医专家,又是作家,人们称他为‘医文齐名的两栖星座’。他终于圆了两个梦,一个是少年时代的‘作家梦’,一个是青年时代的‘医家梦’。”他自己说:“当医生要严肃,做学者要严谨,为专家要严明。以平常心看平常事、做平常人,长路长走,相信实践公正。”
  的确如上言所述,他用自己的睿智和努力,首先实现了作家梦,先后成为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用文学之笔记录了青春的岁月,描绘了激情燃烧的年代,借文学的催化成为时代的宠儿。
  接着,他用自己的刻苦和拼搏,实现了医家梦,先后通过业余自学、登堂入室,一步一步登上主任医师的宝座,用医的神奇解救了自己,也解救了无数受到疾病折磨的人。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他不信这个邪,33岁才开始了正式的行医生涯;俗云“医不自治”,他打破这一寻常定律,硬是从治疗自己的疾病开始走起这条路的。
  从医的前20多年,他是立足于中医的学术研究、立足于当一名有学问的医生的。钻研诊疗技术之外,他研究了《黄帝内经》成书之前的医学实践,写出了《〈诗经〉医学思想初探》的长篇论文;研究了《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写作特点,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新观点;研究了《伤寒杂病论》的核心思想,提出了该书包含的综合辨证艺术;研究了疾病的发病规律,提出了“六气为病两面观”“气顺逆与疾病的发生”“痹证以湿论治”的看法。他还将医疗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发明了治疗女子多毛症的专药“抗雄丸”、防治并重的系列保健产品“中国国药健身浴浆”和“中国国药健身浴醋”,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医的后20多年,他把立足点转移到中医药发展方向的研究上,努力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为中医药的振兴献计献策。在中医人才培养上,他提出了解决院校教育与带徒教育关系的设想,并亲自参与了将二者结合为一体的“中医学徒班”教育模式的尝试;在人才结构上,他提出了全能教育与特色人才培育相结合的意见,为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提供了参考;在人才管理问题上,他提出了解决“车上与车下”“婆婆与媳妇”关系的见解,对处理好上级与下级、老师与徒弟关系的问题提供了帮助。
  在中医传承和创新的问题上,他提出了实现中医继承创新工作的突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的观点,建议从思维和理念上突破、实践和途径上突破、方法和技巧上突破的途径切入。中医学是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复杂性科学,它的天人相应观、整体认知观、防治并重观、病证协调观、通常达变观、三因制宜观、医药一体观等全面体现了它的本质。学习中医,不能只知其一,要深入其中;宣传中医,不能盲目片面,要客观全面。
  大健康,是以健康人生(生命、生存、生活)为中心的,围绕人的生命全周期与健康环境(自然)、健康社会、健康医疗、健康产业、健康保障等为建设和管理目标的国家战略和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健康工程。健康是全民战略、国家战略,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
  在激烈的医学市场竞争中,中医不能只立足于与西医在一个锅里争饭吃,更要善于做好具有中国风格的“中国餐”。人们对餐饮的要求不仅是价格合理,更重要的是口味诱人。人们对医疗的选择,不仅是态度好,疗效才是硬道理。一项特色项目、一个绝招可以救活一个人,带火一个单位,影响到一个学科。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一生很短,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温长路教授十分欣赏俄罗斯的这首名为《短》的诗歌,他说:“人生之路非常短暂却又弥足宝贵,一定要且行且珍惜,不可虚度光阴。”他的几十年,一直是朝着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的路坚实走过来的,因而永远显得朝气蓬勃、永远显得年轻!勤奋刻苦、自强不息是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他永远不变的风格。他经历过挫折,但他欣赏巴顿将军说过的“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看他登到顶峰时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时的反弹力”的话;他面对过赞扬和掌声,但他始终像杨绛先生说过的那样:“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道路上,温长路先生走的就是这样的路、做的就是这样的人。面对这位禅精竭虑、德学双馨、忠诚党的事业、献身中医的大医大儒,我们不禁肃然起敬!(作者:《中华儿女杂志社》 周生文)
 
 
温长路教授简介
  温长路,笔名文苕、寓愚,中医主任医师、教授、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期刊图书审读专家,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精品期刊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分会会长,中国健康管理产学研联盟指导专家等,同时担任多家中医药院校的客座教授、多家杂志的顾问、多家报刊的专栏作者、多家电视台的主讲嘉宾。长期从事医学教育、临床、科研、管理工作,对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科普、中医基础理论、卫生政策和中医内科脾胃病及部分疑难杂症的研究有较多收获。连续策划、主持、参与大量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与学术传播活动,作各类讲座及学术报告500多场(次)。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文史、政论、科普类文章2000余篇,出版著作100种。其中有的作品被收入国家编纂的相关著作大系,并获得政府奖项;有的作品多次再版、重印,有的作品被译成外文出版。主要事迹被国内外几十家媒体报道,并载入《英国剑桥名人录》《中国科学家传记》等30余种辞书。

 

相关链接

 
  网友关注的专科专家

 王暴魁

 王辉武

 蒋国庆

 章立群

 李志新

 葛立宏

 邓辉

 金静愉

 林洪生

 李东平

 贾六金

 张沛霖

 朴炳奎

 陈信义

 魏日胞

 吴光炯

 陈长怀

 王坤根

 孙树椿

 鲁大鹏

 孙良佐

 武连仲

 刘宝厚

 丁书文

 路瑞芳

 于西佼

 俞光岩

 梁逸超

 米子良

 毛德西

 陈晓勇

 张代钊

 王以玲

 邓飞龙

 刘劲松

 童冠会
  网友关注的健康顾问

 尕藏久

 杨晋东

 左玉环

 雷虎成

 单晓春

 战泾燕

 杨凤明

 阿旺洛

 张军鸽

 王再贤

 郭宪章

 刘德臣

 黄震

 李佃贵

 王保辰

 刘金银

 尹晓东

 刘执玉

 赵金柱

 朱文正

 庞继军

 聂文涛

 秦瑞琳

 徐修信

 梁红旗

 薛应中

 鲁沿坪

 彭作强

 齐呈江

 张羽超

 刘明凯

 邓绍明

 李桂

 李振虎

 蒲正荣

 徐进
  网友推荐的健康顾问

 谭树保

 岱庆巴

 崔源水

 顾文忠

 管柳军

 李成耀

 龚鹏生

 王保辰

 尕藏久

 彭作强

 索旺

 张羽超

 张军鸽

 李立华

 鲁沿坪

 徐进

 卢静

 王和见

 郭宪章

 柳俊平

 阿旺洛

 蒋龙春

 李振虎

 庞继军

 杨景华

 王辉

 黄震

 王钟平

 刘明凯

 徐光亚

 武光良

 赵金柱

 倪新元

 彭观水

 杨荣松

 吴兰珠
  网友推荐的专科专家

 章立群

 路瑞芳

 鲁大鹏

 俞光岩

 于西佼

 王以玲

 李建军

 陈晓勇

 朱安龙

 童冠会

 梁逸超

 高如宏

 吴庆军

 王鸣军

 张代钊

 林洪生

 陈信义

 陈长怀

 蒋国庆

 李志新

 李家驹

 宋三泰

 朴炳奎

 李杰

 张西俭

 张沛霖

 武连仲

 毛德西

 吴光炯

 危北海

 魏日胞

 刘宝厚

 王辉武

 刘燕玲

 孙树椿

 郭剑华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 医生留言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2024 www.gyw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备090740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24

国医网法律顾问:王旭 律师

声明:国医网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所载药方请您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网站力求原创,源码已申请著作权,未经受权请勿复制。

部分文字信息、图片来源于其它互联网,若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