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医网 www.gyw120.com !

    医生留言  |  手机客户端  |   

 

头条   有道

中医   中药

就医指南   健康顾问

专科专家   用药指南

妇科   男科   儿科   骨科   肝病   肾病   胃病

心脑   肿瘤   风湿   皮肤   肛肠   眼科   口腔

方剂   药典

疾病   症状

健康信息   医学园地   急救

药学园地   国医家园   保健

明医   传承

名家   视点

  国医大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 > 国医家园 > 国医大师
 

颜正华--首届国医大师

来源:综合   发布时间: 2021-07-05 11:05:00

 
  颜正华教授1920年出生,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是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定的第一批名老中医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二、三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学药学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医药组成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是我国中药学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颜正华教授治学严谨,勤奋钻研,推崇理论实践紧密结合,中医西医相互学习。主持编写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第一版《中药学》教材,是我国中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1990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在六十余年的从医执教中,颜老一向严谨治学,勤奋钻研,虚怀若谷,孜孜不倦。推崇理论实践紧密结合,中医西医相互学习。既注重临床实践又注重教书育人,既注重传统理论又注重现代研究,是学院派与师承派相结合的典范,是把中药药性理论运用到中医临床的完美范例。于90岁高龄时,仍坚持门诊,笔耕不辍,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奉献给社会,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颜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毫无保留的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迄今已经带教徒弟(学术继承人)5人(国家级4人,北京市级1人),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10人,组建了老中青结合、学历结构合理的临床中药学学术梯队。学生和徒弟累计发表继承颜正华主任医师学术经验的论文30余篇。
  一.严谨治学
  (一)打好基础,广深并重
  学好中医药基础知识,是从事中医药工作的起码要求,要想打好基础,就必须广博与深化并重。所谓广博,就是广泛全面地学习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所谓深化就是,就是在广泛学习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某个方面或者针对某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广博是基础,是深化的条件,只有知识广博,才能由博返约,不断深化。深化是发展,是广博的动力,只有不断深化,才能促进学习新知识,使知识面不断扩大。
  (二)理论实践,紧密结合
  中医药理论源于临床实践,又指导临床实践,而临床实践又检验了中医药理论,使其进一步深化完善。所以钻研理论和反复实践是治学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针对教学工作容易偏重理论的实际情况,颜老始终认为,中医中药本为一体,实践理论不能分离,教中药学的不能丢弃中医临床,丢掉临床实践就失去了根本,也讲不好药物的性效及临床应用。
  (三)勤于动手,积累资料
  做学问就得积累资料,掌握学科动向,古往今来概莫能外。一个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即使是聪明度较高的人,看到听到的难免不忘,只有用手抄下来的资料,才能较长时间的保存。所以,颜老最推崇用手抄法积累资料。平日要多进图书馆,多看书,多上网,多收集些资料。把看到的或听到的资料扼要地抄录成卡片,分门别类加以保存,并详注作者、文题、出处、以便查阅。积累资料要古今并举,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新近的资料更要收集。因为中医药现代研究发展迅速,不收集新资料,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就做不好各项工作。当然,收集资料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需要有所侧重。
  (四)分析文献,去粗取精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虽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但因历史条件所限,不免精华与糟粕混杂,颜老认为必须认真分析,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属精华的,要继承发扬;属糟粕的,要扬弃纠正。绝不能人云亦云,兼收并蓄。有些问题,一时难下结论,可存疑待考。
  (五)博采众长,刻意求新
  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每个学术流派及各派中的每一个名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颜老认为,这些各具特点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既是人类对自身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不断认识的概括,又是人类防病疗疾经验的总结;既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又是对中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认真阅读他们的学术著作,研究其学术思想和独特的临床经验,吸取各家之长,既是不断完善自己的学术思想,提高业务水平的捷径;又是搞好中医药研究的前提与着书立说的基础。颜老反对门户之见,从不鄙弃别家。在数十年的中医药研究工作中,始终恪守博采众长之原则,除认真研读中医药经典著作外,还十分重视研究历代名家的医药著作,特别是本草著作,颜老读得更为广泛。
  在继承前人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同时,颜老又注重研究吸收现代医药知识,尤其重视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传统中医药学进行整理、研究、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二.勤求医理
  在60余年的岐黄生涯中,颜老始终将研习医理放在首位,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提高。
  (一) 强调四诊,详察合参
  颜老十分注重研习四诊,将研习四诊放在学医的重要地位,力求做到时常温习,熟练掌握,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颜老认为要想熟练掌握四诊,就必须做到读经、实践两点。所谓读经,即认真研读有关四诊的医籍文献,不断加深对四诊各法的熟悉和其对诊断疾病意义的理解。同时还要选读历代名医的医案医话,从中学习他们诊断疾病的独特经验及如何进行四诊合参。所谓实践,即多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加强四诊基本技能的训练。颜老在临证诊察疾病从不草率,始终恪守详察细问、四诊合参的原则。
  (二)辨证辨病,有机结合
  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历史久远。辨证论治是辩证法思想在辨治疾病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具有普遍性和动变性。而辨病施治,则是前人实践经验在辨治疾病中的具体应用,具有专一性和稳定性。病和证虽含义不同,但就具体疾患说,二者又密不可分,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合理运用,才能认清证、病,进行正确的治疗。
  当前,我国医学已经进入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时代。三种医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的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辨证已由以宏观为主体,发展为宏观、微观并重。辨病已由单纯辨中医之病,发展到辨中医之病与西医之病并用。
  (三)善抓主证,照顾兼证
  在治疗复杂多变的疾病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善于突出重点,抓住主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不为兼证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掌握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治疗方法。而在立法组方时,又不应忽视那些似乎与主证联系不够密切的兼证。有些病情复杂的患者,其主治证与兼治证是在不断变化着的,颜老即注意在动态中辨识主证,不死守格律而束缚自己的手脚。
  (四)调护脾胃,贯穿始终
  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颜老临证时非常注重调护脾胃,将调护脾胃的思想贯穿于诊治疾病的始终。诊察疾病必问脾胃,辨证立法不忘脾胃,遣药组方想着脾胃。
  三、精研药学
  (一)开阔思路,高屋建瓴
  在近五十年的中药教学与研究中,颜老对如何研究好中药学,促进中药学学科发展,有一些体会,具体是:
  1.多种学科合作研究中药学。中药学古称本草学,从汉代《神农本草经》问世形成一个学科以来,经过二千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大学科。这个大学科除主含临床中药学外,还涉及中医基础与临床各学科、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生物学等。鉴此,颜老认为要放开眼界,多学科联合研究中药。只有这样才能将中药研究不断推向深入,提高到新水平。
  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中药。自古以来,人们研究中药的性能,基本是用宏观的手法。随着科学的发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是继续深入研究中药的必由之路。
  3. 单味药研究与复方研究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进,药性理论研究与药物效用研究兼顾,文献研究与实验研究兼施,这些均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突出药效,系统研究
  中药中绝大多数源于植、动、矿物等天然物品,之所以称其为药,就是因为它们分别对人体有某种特殊的效用,这就是药效。研究中药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突出药效,开展研究,离开了这一点,研究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鉴此,颜老主张围绕着药效,对临床中药学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药性理论方面,不但要深入研究中医如何用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补泄、刚柔等学说概括解释药物的效能,而且要全面深入研究中药的产地、采集、贮存、炮制、配伍、宜忌、用法、用量及人体体质等对药物性能的影响。在常用单味药方面,除全面深入研究各药的性味功能、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宜忌、药用历史及不同时期对其性效的不同认识等外,还要时时注意借鉴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品种考证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及中药化学等对各药的研究成果,了解单味中药的品种来源、成分、实验和临床药理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中药的研究工作。
  (三)知药善用,灵活有验
  颜老认为,单单做到谙熟药性理论与数百味常用中药的性能主治、使用宜忌,以及其在不同外界条件和配伍应用时的性效变化等还是不够的,还应在具体应用时做到以下五点:
  1.全面考虑,巧用多效药:在数百味常用中药中,单功能者甚少,多功能者占绝大多数。颜老十分重视合理应用多效能药物,注意从多种角度全面考虑,避免专其一点不及其余。
  2.扶正祛邪,善用平和药:在常用中药中,药力平和与较强者占多数,颜老十分喜用,每于平和之中取效,祛邪而不伤或少伤正气,充分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因素。
  3.扬长避短,慎用毒烈药:在常用中药中,有一部分毒烈之品,其性能特点突出,药力峻猛,效速害大,掌握不易。对这类药,颜老总结出一套应用方法。首先,主张慎用。其次,主张严格炮制,以缓其毒。其三,主张遵从古法,从小剂量开始投用,不效逐加,致效即止。其四,主张间隔使用,穿插扶正。
  4.重视炮制,巧用生制品:颜老十分重视炮制,力求做到合理运用各种中药的生制品,在处方时注明所用饮片的规格,从不草率马虎。
  5.澄清混乱,分用同名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药中有的药同名异物,有的虽为同科同属,但不同种;有的却来源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科或不同的属,所含成分与具有的性能相差很大。颜老根据新的研究(包括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重新认识,并厘正应用。
  (四)深研配伍,活用对药
  颜老认为,历代名医通过临床实践所发现的许多配伍合理、疗效确切的对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经验的重要内容,应当认真研究与继承,并灵活应用。
  (五)不拘成方,按证调配
  中医用复方治病历史悠久,颜老从不为成方所局限,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主证确立治疗大法,再参以不同的兼证等,合理组方遣药。有时根据治疗需要自拟处方;即便选用成方,也常因方中药物与病情不完全相符,而只取其中几味主药,再据情酌配他药,决不原方照搬;治疗复杂病症,常根据治疗需要,将数个成方融为一体。
 

相关链接

 
  网友关注的专科专家

 王暴魁

 王辉武

 蒋国庆

 章立群

 李志新

 葛立宏

 邓辉

 金静愉

 林洪生

 李东平

 贾六金

 张沛霖

 朴炳奎

 陈信义

 魏日胞

 吴光炯

 王坤根

 陈长怀

 孙树椿

 鲁大鹏

 孙良佐

 武连仲

 刘宝厚

 俞光岩

 于西佼

 丁书文

 路瑞芳

 梁逸超

 陈晓勇

 米子良

 张代钊

 毛德西

 王以玲

 邓飞龙

 刘劲松

 童冠会
  网友关注的健康顾问

 尕藏久

 杨晋东

 左玉环

 雷虎成

 单晓春

 战泾燕

 杨凤明

 阿旺洛

 张军鸽

 王再贤

 郭宪章

 刘德臣

 黄震

 李佃贵

 王保辰

 赵金柱

 刘金银

 尹晓东

 刘执玉

 朱文正

 庞继军

 聂文涛

 秦瑞琳

 徐修信

 鲁沿坪

 薛应中

 梁红旗

 彭作强

 张羽超

 齐呈江

 刘明凯

 邓绍明

 李桂

 李振虎

 徐进

 蒲正荣
  网友推荐的健康顾问

 谭树保

 岱庆巴

 崔源水

 顾文忠

 管柳军

 李成耀

 龚鹏生

 王保辰

 尕藏久

 彭作强

 索旺

 张羽超

 张军鸽

 李立华

 鲁沿坪

 徐进

 卢静

 王和见

 郭宪章

 柳俊平

 阿旺洛

 蒋龙春

 李振虎

 庞继军

 杨景华

 王辉

 黄震

 王钟平

 刘明凯

 徐光亚

 武光良

 赵金柱

 倪新元

 彭观水

 杨荣松

 吴兰珠
  网友推荐的专科专家

 章立群

 路瑞芳

 鲁大鹏

 俞光岩

 于西佼

 王以玲

 李建军

 陈晓勇

 朱安龙

 童冠会

 梁逸超

 高如宏

 吴庆军

 王鸣军

 张代钊

 林洪生

 陈信义

 陈长怀

 蒋国庆

 李志新

 李家驹

 宋三泰

 朴炳奎

 李杰

 张西俭

 张沛霖

 武连仲

 毛德西

 吴光炯

 危北海

 魏日胞

 刘宝厚

 王辉武

 刘燕玲

 孙树椿

 郭剑华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 医生留言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2024 www.gyw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备090740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24

国医网法律顾问:王旭 律师

声明:国医网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所载药方请您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网站力求原创,源码已申请著作权,未经受权请勿复制。

部分文字信息、图片来源于其它互联网,若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