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医网 www.gyw120.com !

    医生留言  |  手机客户端  |   

 

头条   有道

中医   中药

就医指南   健康顾问

专科专家   用药指南

妇科   男科   儿科   骨科   肝病   肾病   胃病

心脑   肿瘤   风湿   皮肤   肛肠   眼科   口腔

方剂   药典

疾病   症状

健康信息   医学园地   急救

药学园地   国医家园   保健

明医   传承

名家   视点

  儿科诊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科 > 儿科 > 儿科诊疗
 

这些儿童病,中医有绝招

来源:生命时报   发布时间: 2016-08-30 08:51:00

编者的话:一到暑假,北京中医医院的多个科室门诊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小患者。对儿童常见的近视、遗尿、厌食、发热、青春期痛经等问题,北京中医医院有哪些绝招?本期,《生命时报》带您一探究竟。

  发热

  灌肠退热,温柔迅速

  外感发热是儿科门诊的一大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咽炎、肺炎、流感等。中药灌肠退热见效快且稳定,还能免除打针吃药之苦。

  有些家长由于不了解灌肠退热疗法,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其实,中药灌肠退热整个过程中,孩子是不

  会有明显疼痛感的。”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敏介绍。中药灌肠退热是把一根细如鼠标线的塑料导管从患儿肛门探入直肠约1015厘米的长度,将专治小儿发热的中药液缓缓引入到直肠,灌大约50毫升药量。

  利用直肠快速吸收水分的特性,使有清热解毒、凉血通便作用的中药被快速吸收而起效,这相当于口服了一次中药。

  中药灌肠退热针对的是外感发热中的实热症,患儿通常表现为发热、嗓子疼、舌头红、大便不通等。小儿喂养不当,让孩子吃得过多,食积而引发体热,此时毛孔开泄较大,外界寒凉邪气就容易趁机侵袭人体,导致外感发热。因此,家长平时要注意恰当喂养,以防孩子出现大便不通、外感发热等症。

  厌食

  冯氏捏积食六天见效

  儿童厌食主要集中在7 岁以下,表现为厌烦吃饭、食欲不佳、吃得慢、比同龄孩子食量偏少1/21/3,且持续2 个月以上。连饭都不爱吃,吃药就更难了,怎么办呢?其实,还真有不用吃药且见效快的治法——源于200 多年前清末年间冯氏医家的“冯氏捏积”。沿着脊骨从尾骨往上捏到颈后的大椎穴,配合口服消积散以及化痞膏贴脐,通常只需6 天,孩子的胃口就会明显好转。专家提示,推拿强调操作部位选取得当及手法的轻重补泄,把握不好则效果大打折扣。而捏脊相对易操作,家长在家就可以给孩子做,即使达不到在医院“冯氏捏积”的效果,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李敏强调,喂养不当是造成儿童厌食的最主要原因。1 岁半以内的孩子厌食,和半岁起添加辅食速度过快、量过多有直接关系,再大些的孩子主要和过度吃零食有关。中医把小儿厌食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主要是零食过剩与脾胃不和,所以首先要控制零食的量,其次要了解孩子的脾胃特点是“胃强脾弱”,即胃口大但是吃多不消化,长期会导致脾胃不和。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结构,保证其营养,同时控制好量;虚证则是要健脾,使脾胃功能正常运化起来,孩子胃口自然就好了。

  弱视近视

  贺氏三通法视视 效果好

  暑期眼科门诊的一大特点是“小眼镜”扎堆,据北京中医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杨迎新介绍,来眼科治疗的孩子主要有近视和弱视两大问题。

  弱视在孩子7岁以前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此后将很难治愈。北京中医医院眼科继承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创立的“贺氏三通法”。具体来说,首先用电梅花针叩击眉骨上的相关穴位,此为“强通”;然后用雷火灸对眼周各穴位进行“温通”,以疏通眼部经络;最后是耳穴贴敷按压,此为“弱通”。每周治疗23次,通常半年就能见效。杨迎新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经常眯着眼看东西,就要警惕弱视。

  “除了弱视,目前我们科每天都有二三十个孩子来治疗儿童假性近视。”杨迎新介绍,“对于儿童假性近视,我们采取分阶段治疗策略,12岁以下儿童主要是中医治疗。”据悉,“贺氏三通法”对治疗近视也有作用,其原理在于有效改善眼部经络气血的畅通,放松眼部肌肉,使眼周血管的血流正常,以保障巩膜的良好发育,从而减缓近视的发展。12岁以下控制得好,日后孩子的近视度数就不会增长太快。专家表示,儿童近视通常治疗三个月就可以见效,后续进行一定的巩固治疗即可。北京中医医院眼科常年开设夜间门诊,即使开学后,孩子也可以利用晚上时间来眼科门诊治疗,相对方便很多。

  遗尿

  “组合拳”尿综合治

  孩子偶然有几次尿床不用急着和遗尿症划等号。遗尿症是有临床诊断标准的:5岁以上儿童,每周遗尿超过两次,且持续3个月。对于35岁的孩子,每周遗尿超过5次,持续3个月,也可诊断为遗尿症。治疗遗尿的孩子中,最大的有十八九岁。李敏说:“中医认为,尿床的孩子大多存在脾肾不足和下元虚寒的问题,通俗来讲就是脾气虚兼肾阳虚。”这些孩子普遍个头偏矮,肤色暗黄,有明显的黑眼圈,吃饭不好,大便偏稀,有遗尿的家族遗传史。脾肾两虚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寒的症状,如面色苍白、易疲劳、手脚冰凉、尿色偏白、尿量多,尤其是夜间尿多。

  “遗尿还是采取综合性治疗的手段比较好,我们一般采取针灸、推拿加中药这样一套‘组合拳’。”李敏说。补益脾肾、醒脑开窍是针灸治疗遗尿的精髓。据介绍,北京中医医院儿科继承了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针灸技法,以“稳、准、浅、轻”的针法,能起到刺激膀胱和促进脑部神经发育的作用,治疗效果很好。

  此外,正确的行为训练与引导也至关重要。李敏强调,家长应在孩子3岁左右训练其自主排尿意识和习惯。不要依赖纸尿裤,要观察孩子夜间睡眠状态,当出现睡不安稳、反复翻身时,可能就是孩子要起夜的时候,家长应及时叫醒孩子,陪同他上厕所,并让孩子在清醒的意识下自己完成排尿。假以时日,孩子自主排尿的习惯自然就会形成。

  痛经

  经前温通,分型治

  青春期痛经基本都属于原发性痛经。从中医角度看,“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痛经也是如此。

  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治医师徐鸿燕介绍,青春期痛经主要有寒凝血瘀、气滞血瘀和脾肾不足三类情况,临床上辨证使用经典的中成药,疗效不错。例如少腹逐瘀颗粒适合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这类孩子大多平时怕冷,痛经以小腹冷痛为主,焐热水袋则疼痛缓解一些;血府逐瘀口服液适合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这类孩子大多脾气不太好,月经前乳房胀痛;脾肾不足所致的痛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八珍颗粒或五子衍宗丸,这类患儿通常月经推迟或提前。通过补脾肾可改善气血虚弱的问题,气血足了,气血的推动有力,才不至于形成瘀血,月经周期才会准。

  除了用药,配合三阴交、合谷、十七椎等穴位按摩,月经前一周进行耳穴按压(主要选择神门、盆腔、内生殖器、脾、肾等穴),临床效果也很理想,而且安全无副作用。

中医认为,导致痛经的原因主要有先天脾肾不足,后天的过度节食减肥或摄入过多寒凉食物。所以,月经前一周要避寒凉,加强温经通络的调理。大家熟知的姜糖水就是很好的温补之品,有助改善经期疼痛。对于脾肾不足者,经前可用山药枸杞熬粥,常食可补益脾肾。

  (本专题由本报特约记者张丽、本报记者赵瑞采)

 

相关链接

 
  网友关注的专科专家

 王暴魁

 王辉武

 蒋国庆

 章立群

 李志新

 葛立宏

 邓辉

 金静愉

 林洪生

 李东平

 贾六金

 张沛霖

 朴炳奎

 陈信义

 魏日胞

 吴光炯

 陈长怀

 王坤根

 孙树椿

 鲁大鹏

 孙良佐

 武连仲

 刘宝厚

 丁书文

 路瑞芳

 于西佼

 俞光岩

 梁逸超

 米子良

 毛德西

 陈晓勇

 张代钊

 王以玲

 邓飞龙

 刘劲松

 童冠会
  网友关注的健康顾问

 尕藏久

 杨晋东

 左玉环

 雷虎成

 单晓春

 战泾燕

 杨凤明

 阿旺洛

 张军鸽

 王再贤

 郭宪章

 刘德臣

 黄震

 李佃贵

 王保辰

 刘金银

 尹晓东

 刘执玉

 赵金柱

 朱文正

 庞继军

 聂文涛

 徐修信

 秦瑞琳

 梁红旗

 薛应中

 鲁沿坪

 彭作强

 齐呈江

 张羽超

 刘明凯

 邓绍明

 李桂

 李振虎

 蒲正荣

 徐进
  网友推荐的健康顾问

 谭树保

 岱庆巴

 崔源水

 顾文忠

 管柳军

 李成耀

 龚鹏生

 王保辰

 尕藏久

 彭作强

 索旺

 张羽超

 张军鸽

 李立华

 鲁沿坪

 徐进

 卢静

 王和见

 郭宪章

 柳俊平

 阿旺洛

 蒋龙春

 李振虎

 庞继军

 杨景华

 王辉

 黄震

 王钟平

 刘明凯

 徐光亚

 武光良

 赵金柱

 倪新元

 彭观水

 杨荣松

 吴兰珠
  网友推荐的专科专家

 章立群

 路瑞芳

 鲁大鹏

 俞光岩

 于西佼

 王以玲

 李建军

 陈晓勇

 朱安龙

 童冠会

 梁逸超

 高如宏

 吴庆军

 王鸣军

 张代钊

 林洪生

 陈信义

 陈长怀

 蒋国庆

 李志新

 李家驹

 宋三泰

 朴炳奎

 李杰

 张西俭

 张沛霖

 武连仲

 毛德西

 吴光炯

 危北海

 魏日胞

 刘宝厚

 王辉武

 刘燕玲

 孙树椿

 郭剑华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 医生留言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2024 www.gyw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备090740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24

国医网法律顾问:王旭 律师

声明:国医网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所载药方请您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网站力求原创,源码已申请著作权,未经受权请勿复制。

部分文字信息、图片来源于其它互联网,若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