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医网 www.gyw120.com !

    医生留言  |  手机客户端  |   

 

头条   有道

中医   中药

就医指南   健康顾问

专科专家   用药指南

妇科   男科   儿科   骨科   肝病   肾病   胃病

心脑   肿瘤   风湿   皮肤   肛肠   眼科   口腔

方剂   药典

疾病   症状

健康信息   医学园地   急救

药学园地   国医家园   保健

明医   传承

名家   视点

  心脑诊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科 > 心脑 > 心脑诊疗
 

脑血管疾病的运动系统检查

来源:综合   发布时间: 2009-03-12 14:52:00
  一、肌肉体积和外观:
  注意观察有无肌肉萎缩或肥大,如有,则必须确定其分布及范围,并作两侧对称部位比较。但需注意生理差别。
  二、肌张力:
  是指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检查时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病人肢体时所感知的阻力来判断。肌长力检查必须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中进行。肌张力减低时,肌内松弛,被动运动的阻力减低或消失,关节的活动范围扩大,肌张力降低可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小脑病变、脊髓后索病变等。肌张力增高时,肌肉坚硬,被动的阻力增高,关节运动的范围缩小。锥体束损害时所产生的肌张力增高,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其特点是上肢的屈肢及旋前肌、下肢的伸肌增高更明显,被动运动开始是阻力大,牵伸到一定的幅度时,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折力现象”;锥体外系损害所致的肌张力增高,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其特点是伸肌、屈肌张力均等增高,被动运动时所遇到的阻力是均匀的,故称铅管样肌张力增高,如伴有震颤者,会现出规律而连续的停顿,犹如两个齿轮镶嵌转动,称为齿轮样强直。
  三、肌力:
  是指肢体作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了解肌力有无减退、障碍的范围及其分布对诊断极有帮助。检查方法是嘱患者上下肢依次作各关节伸、屈运动,并克服检查者所给予的阻力,观察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并注意瘫痪的部位。一般上肢作上臂的外展、内收、前臂伸屈、腕的伸屈、手指的外展、内收、握拳等;下肢作屈髋、小腿伸屈、足跖及背屈。临床上一般只对部分主要的肌肉和肌群进行检查,在病情需要时尚需对有关的每个肌肉进行分别检查。在检查肌力时,还要注意观察肌肉收缩的速度、幅度和耐久度。
  肌力的记录可采用0~5级的级法: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运动。
  2级:肢体可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抗地心引力抬起。
  3级:肢体能抗地心引力而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的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
  有些轻度瘫痪用一般方法不能肯定时,可用肢体轻瘫检查法帮助诊断。双上肢向前平举,掌心向下,病侧上肢会逐渐旋前及下垂;患者俯卧,双膝屈曲90°,病侧小腿会逐渐下落。
  四、共济运动:
  共济运动可通过病人的穿衣、进食、系扣、取物、书写、站立等日常活动来观察,注意其活动是否正确协调,然后可选用下列方法来进行观察:
  1.指鼻试验:嘱患者先将上肢伸直外展,然后用食指指端触及自己的鼻尖,以不同方向、速度、睁眼、闭眼重复进行,并进行两侧比较。如共济失调,则会出现运动快慢轻重不一,不协调,或手指震颤等;感觉性共济失调的特征是睁眼无困难,闭眼时则发生障碍;小脑半球病变则在接近目标时同侧易异常,且往往超过目标。
  2.快速轮替动作:嘱患者快速反复地以手拍打床面或桌面,或前臂快速地作旋前旋后动作,或足趾击地面等。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表现为动作笨拙,节律不匀。
  3.反跳试验:嘱患者闭眼,两上肢向前平伸,检查者用手分别或同时突然向下推动病人前臂。小脑性共济失调者患侧上肢上下摆过度。
  4.跟膝胫试验:患者仰卧,将一侧下肝伸直抬起,然后屈膝将足跟置于对侧膝盖上,让足跟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举腿和触膝时呈现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下移时常摇晃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时,患者的足跟不易寻到膝盖,下移时也不能与 胫骨保持接触。
  5.平衡性共济失调的检查:嘱患者双足并拢站立,两手向1前平伸,若闭目后倾斜欲倒,称为闭目难立征(Romber征),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睁眼、闭眼时都站立不稳,闭眼轻度加重;蚓部病变患者易向后倾;一侧小脑半球病变或一侧前庭损害患者向病侧倾倒;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只在闭眼时站立不稳。还可让病人仰卧,嘱其两手交叉于胸前不支撑而坐起,正常人躯干屈曲同时双下肢下压,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躯干屈曲同时双下肢抬起,称联合屈曲征。
  五、不自主运动:
  是指患者不能随意控制的骨骼肌的病态动作。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症、震颤(静止性、动作性)、抽搐、肌束颤动、肌阵挛等。
检查步态时可让患者作普通行走,根据需要可嘱患者闭眼行走,或突然转弯,或后退行走,或横向行走。检查者应观察行走时走态有无异常、起步和停止的情况、伸足和落下的姿势、步伐的大小、行走的节律和方向有无偏斜。常见的步态障碍有以下几种。
  1.痉挛性偏瘫步态:患者在行走时将患侧骨盆提高,足尖曳地,并向外作半圆形划圈动作,患侧上肢的协调摆动动作缺失,故又称划圈样步态。是由于一侧锥体束损害引起,多见于脑血管疾病。
  2.痉挛性截瘫步态:患者双下肢伸直,因内收肌张力高,行走时双腿向内交叉,每步都交叉到对侧,形如剪刀,故又称“剪刀状步态”。见于先天性痉挛性截瘫、脑性瘫痪等患者。
  3.共济失调步态:患者行走时常将两腿分开较远,步行不规则,方向不固定,身体摇晃不稳,状如酒醉,称为“醉汉步态”,多见于小脑病变。由深感觉障碍引起者抬腿过高,足落地沉重,睁眼时稍好,闭眼时不稳,甚至不能行走。
  4.慌张步态: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起步和停步困难,走路时身体前倾,步伐细小,足擦地而行,上肢协调摆动动作丧失,状似慌张,又称前冲步态。见于震颤麻痹患者。
  5.跨阈步态:患者行走时或拖曳病侧足部,或为使足尖离地而将患肢抬举很高,如跨越旧时门槛的姿势。见于腓神经麻痹的足下垂患者。
  6.摇摆步态(鸭步):患者行走时骨盆不易固定,臂部左右摇摆,而称鸭步,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
  六、立姿和步态:
  观察患者立位时有无姿势异常。震颤麻痹者显示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肢体屈曲;小脑蚓部病变者呈现向前、向后或两侧摇晃;小脑半球或一侧前庭病变患者向病侧摇晃倾斜。
 

相关链接

 
  网友关注的专科专家

 王暴魁

 王辉武

 蒋国庆

 章立群

 李志新

 葛立宏

 邓辉

 金静愉

 林洪生

 李东平

 贾六金

 张沛霖

 朴炳奎

 陈信义

 魏日胞

 吴光炯

 陈长怀

 王坤根

 孙树椿

 鲁大鹏

 孙良佐

 武连仲

 刘宝厚

 丁书文

 于西佼

 路瑞芳

 俞光岩

 梁逸超

 米子良

 毛德西

 陈晓勇

 张代钊

 王以玲

 邓飞龙

 刘劲松

 童冠会
  网友关注的健康顾问

 尕藏久

 杨晋东

 左玉环

 雷虎成

 单晓春

 战泾燕

 杨凤明

 阿旺洛

 张军鸽

 王再贤

 郭宪章

 刘德臣

 黄震

 李佃贵

 王保辰

 刘金银

 赵金柱

 尹晓东

 刘执玉

 朱文正

 庞继军

 聂文涛

 徐修信

 秦瑞琳

 梁红旗

 薛应中

 鲁沿坪

 彭作强

 齐呈江

 张羽超

 刘明凯

 邓绍明

 李桂

 李振虎

 蒲正荣

 徐进
  网友推荐的健康顾问

 谭树保

 岱庆巴

 崔源水

 顾文忠

 管柳军

 李成耀

 龚鹏生

 王保辰

 尕藏久

 彭作强

 索旺

 张羽超

 张军鸽

 李立华

 鲁沿坪

 徐进

 卢静

 王和见

 郭宪章

 柳俊平

 阿旺洛

 蒋龙春

 李振虎

 庞继军

 杨景华

 王辉

 黄震

 王钟平

 刘明凯

 徐光亚

 武光良

 赵金柱

 倪新元

 彭观水

 杨荣松

 吴兰珠
  网友推荐的专科专家

 章立群

 路瑞芳

 鲁大鹏

 俞光岩

 于西佼

 王以玲

 李建军

 陈晓勇

 朱安龙

 童冠会

 梁逸超

 高如宏

 吴庆军

 王鸣军

 张代钊

 林洪生

 陈信义

 陈长怀

 蒋国庆

 李志新

 李家驹

 宋三泰

 朴炳奎

 李杰

 张西俭

 张沛霖

 武连仲

 毛德西

 吴光炯

 危北海

 魏日胞

 刘宝厚

 王辉武

 刘燕玲

 孙树椿

 郭剑华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 医生留言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2024 www.gyw12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备090740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24

国医网法律顾问:王旭 律师

声明:国医网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所载药方请您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网站力求原创,源码已申请著作权,未经受权请勿复制。

部分文字信息、图片来源于其它互联网,若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及时删除。